返回第 16 章(第1/4页)  甲午战争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壁少佐;第二十一联队第二大队(缺第八中队),大队长为山口圭藏少佐;骑兵第五大队第三中队的一个小队及一个分队;pào兵第五联队第一中队。合计二千四百余人。

    适在此时,野津道贯接大本营发来之训令:第三师团之一个混成旅团将于八月二十六日前由元山登岸,暂归第五师团指挥。野津为其命名曰元山支队。元山支队包括:步兵第十八联队,联队长佐藤正大佐;骑兵第三大队第一中队;pào兵第三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村婊三郎少佐;工兵第三大队(缺一个中队),大队长为佐川耕作少佐。合计四千七百余人。

    第五师团本部由野津道贯亲自率领,下属两个分进团队:第一行进团队和第二行进团队。第一行进团队以柴田正孝pào兵中佐为司令官,包括:步兵第二十二联队(缺第二大队),联队长为富冈三造中佐;pào兵第五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为山内定矩少佐;骑兵第五大队第二中队的一个分队。第二行进团队以友安治延步兵中佐为司令官,包括:步兵第十二联队(缺第一大队),联队长为友安治延中佐;骑兵第五大队本部及第二中队,大队长为木村重少佐;pào兵第五联队本部及第一大队,第一大队长为四宫信应少佐;工兵第五大队(缺第一中队),大队长为马场正雄少佐;卫生队。合计五千四百余人。

    除此以外,当时已入朝的日军还有:京城守备队,包括步兵第二十二联队第二大队和骑兵第三大队的一个中队,驻扎汉城;大迫混成旅团,包括步兵第六联队和骑兵第三大队的一个中队,驻扎元山;兵站守备队,包括驻仁川之步兵第二十二联队第五中队,以及驻龙山之第十二联队第一中队和骑兵第十二中队的一个分队;电线维修队,为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第八中队,驻扎洛东。以上合计三千五百多人。

    由上述可知,当时日军进入朝鲜的总兵力为一万九千六百余人,其中担任进攻平壤的兵力为一万六千余人。组成进攻部队和布置守备部队之后,野津道贯便向进攻部队下达命令:

    “第一团队宜以五日由新庄进,十日分其半:半队由看乐坡、祥原、串场,半队由绿沙浦、月江、保山镇、新兴共进冲平壤。第二团队宜由南川经黄州,分为两队:一队由麻华里、当洞、潮川,期十四日进至平壤;一队由看东坡、祥原、串场、麦田店,以十五日迫近平壤。大岛混成旅团宜以七日聚集黄州;前队忽与之合,更先发至中和,十一日再聚集。以十三日由水湾桥出赤屯田,十四日进至大地境洞,十五日突击平壤。朔宁支队宜由新溪县九日出三登;十二日午前出发,经江东县、麦田店,十四日至大地境洞,邀击敌遮大岛旅团队者,从便突平壤。

    元山支队宜以五日由阳德向顺安,截击敌逃路。”注2部署既定,各部队便相继向平壤进发。

    大岛义昌少将在师团长野津道贯到汉城后立即出发,二十三日宿于临津。西岛助义中佐先率所部抵达开城。二十四日,旅团本部亦进驻开城。二十五日,一户兵卫少佐所部仍作为先遣队,先期出发。旅团本队于二十八日离开城北进,当天宿于金川。二十九日,到达平山。在此停留三天后,又沿大道北进。九月三日,抵瑞兴府。五日,大岛从瑞兴出发,当夜宿剑水驿。六日,旅团本部到凤山。此日,一户兵卫所率先遣队与奉军一哨在黄州附近遭遇,清军败退。在此以前,曾有清军七十余名进至凤山郡。四日,闻日军先遣队进入凤山境,遂越过洞仙岭而退至黄州。及见日军逼近黄州,又弃黄州而去。七日,旅团本部进入黄州府。洞仙岭在凤山与黄州之间,岭上有关口曰舍人关,颇为险要。过舍人关,尽是陡坡,赤壁江横于其前,过江即是黄州府。府城背依峻岭,面临湍流,是开城以北的第一城镇。对于如此险要之处,清军竟不分兵把守,不能不是一大失策。十日,旅团本部从黄州向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