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6 章(第1/4页)  甲午战争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处兵亦无多,倭人惯用抄截后路之术,势亦可危。叶志超等军日内有无战事?若以大队回顾义州,背水扼扎,能否足遏寇氛?倘量度贼势过众,不能cāo退敌之胜算,与其株守孤城,不若全军渡回江西,于九连城一带合力严防。先立于不败之地,一俟各路征调之军到齐,再图进剿。著李鸿章统筹进止机宜,妥为调度,朝廷不为遥制。”注9

    这表明光绪终于放弃了在鸭绿江南岸与日军作战的计划,而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并授以统筹进止之权。

    同一天,光绪为了加强鸭绿江防线,一面命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所部三千人驰赴九连城防御,并派员赶紧开招新营,陆续进发,一面谕东北练兵大臣定安饬令张锡銮带领两营前往鸭绿江扼守,并再行添募五营赶赴前线,以协同防御。同时,还特谕定安及盛京将军裕禄,对边防事宜责无旁贷,不能置身事外:“即就现有各营速筹布置,如果兵力不敷,并著酌量添调,严密扼守,以固岩疆。”注10

    九月二十二日,李鸿章接叶志超自义州来电:“现在各军退回带伤及足踵难行者,十有八九;带有qiāng回者,不过十之六七,所有qiāng子每qiāng不过数颗。锅、帐、pào位等件遗失尽净;整顿养息非月余不可。若勉令其扎守义州,不特势有所不能,亦且必致误事。”叶志超打电报时尚不知朝廷已有“全军渡回江西”之旨。于是,李鸿章当即电饬叶志超等“分起过江,择地驻扎,整顿休养,再图合力进展。”注11并将此事电告总理衙门。二十三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一道谕旨,对其部署表示同意:

    “倭现以全力专注义州,昨经降旨令叶志超等量度贼势,渡回江西,于九连城一带严防。又迭催宋庆、依克唐阿赶赴九连城,合力防剿。本日据奏情形,义州势难停顿,即著饬叶志超等军分起过江,择要驻扎,与刘盛休、吕本元、聂士成等,及奉省所派张锡銮、耿凤鸣各营,协力同心,分扼上下游各要隘,勿令一人偷渡。如遇敌人猛扑,各营不分畛域,奋勇齐击。并著预悬赏格,遇有斩级夺械者,即分别优赏。不得稍有退缩,致于军法。义州所存粮饷、军火,著星速运回九连城。一俟我军士卒饷械全数过江,即将所有江内船只一律撤归西岸,分兵驻守,以防抢渡。是为至要!”注12

    清廷希望叶志超等退回江西后,能够组成一道牢固的鸭绿江防线,以阻止日军的进攻。所以,当李鸿章以平壤之败自请严议和对叶志超等分别惩处时,朝廷对叶等犹以“众寡不敌”谅之,对李也一并宽免,只是告诫他“务当妥筹调度,饬令务军合力防剿,勿得再有疏懈,致于咎戾’。注13

    从九月二十三日开始,鸭绿江南岸的清军陆续分批由义州过江。叶志超命盛军吕本元马队五营、步队两营及靖边步队一营,仍在宣川、铁山一带监视敌军,又命刘盛休的铭字左军三营布防于义州城东的弘壮洞至南山洞一带高地,担任掩护。是日,丰升阿部和马玉昆部过江。因盛军及芦榆、北塘各军粮械运送不及,故迟至二十五日才分批过江。至二十六日,清军已全部撤离朝鲜国境。各军过江后,都到达原先议定的防区驻守:芦榆及北塘各营,由聂土成、江自康统领,驻安东县与九连城之间的老龙头、土城子一带;毅军,由马玉昆统领,驻大沙河右岸至元宝山附近;盛军,由卫汝贵统领,驻安东县附近;奉军及盛军练军,由聂桂林、丰升阿统领,与刘盛休的铭军同驻九连城附近。此时,宋庆已被授任帮办北洋军务,叶志超知自己将被免职,且亦无抵抗的决心和信心,并不积极筹备战守,只在九连城等待宋庆的到来。

    先是四川提督宋庆奉旨赴九连城后,即命分统总兵宋得胜率毅军四营,于九月二十六日、二十七两日由旅顺分批出发,经金州、貔子窝及大孤山开向凤凰城。宋庆则于二十九日率亲兵发自旅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