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1/4页)  励志大师不告诉你的秘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于低级别联赛,根本就已经上不了台面了。

    第73节:淡泊名利,心如止水(4)

    虚名不仅会招致压力,而且会让人再也看不清楚自己,而彻底迷失在虚名的光环中,最后,骄傲自大。结果自然不会好。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是一位优秀的将军,而他的儿子赵括却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但是因为赵括有一个很有名的父亲,而且自己从小学兵法,又是以聪明著称。所以当他长大以后,他就被当时的人称为下一个赵奢,未来的将军。而赵括自己也是飘飘然认为自己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将军。

    恰好,长平之战打响,秦国的将军白起面对赵国名将廉颇,一直无可奈何。秦国进攻,打不下来会损失很大,可是廉颇太厉害,秦国只好另想办法。

    什么办法?让你廉颇当不成赵国在长平的统帅。换个人来,换谁?要换个不会打仗的人来才行。

    这个人就是赵括,很多赵国人都以为赵括很强,打仗一定行。但是赵国的敌人秦国却知道,一个只知道在书房里看书的人是指挥不好军队的。所以他们很放心。

    秦国就散布流言说廉颇打算投降秦国,长平守不住了,要赶快换一个人来,换谁?赵括!这个人从小就机灵,打仗很厉害,秦国人就怕他。

    赵国大王一听,那就赶快换吧。就这样,没有上过一天战场的赵括,因为背负着一身的光环,就这么上了战场。

    结果不用多说,赵国惨败,赵括战死,四十万军队被活埋。

    赵括为什么会死?因为声名太高而死。如果不是赵括很出名,代替廉颇的人怎么也轮不到他,秦国人也想不到他,那赵括就会很安全。

    可是,赵括名声太响,连秦国都知道,结果一个原本不会打仗的人,经过大家这么一吹捧,不但人人相信赵括能打仗,赵括自己也认为自己一定战无不胜。所以他死了。

    因为虚名而死的将军不止赵括一个人。三国时候蜀国的将军马谡也是典型。

    马谡出身很好,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被当时人认为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大哥马良的确很有本事,后来当了刘备的私人秘书兼顾问。马谡也和赵括一样聪明,很有才华,加上被当地人吹捧,诸葛亮很喜欢他。但是刘备却知道马谡和赵括一样都是有名无实的人,所以临死前他嘱咐诸葛亮一定不能重用马谡,但是诸葛亮不听。

    第74节:淡泊名利,心如止水(5)

    也怪不得诸葛亮不听,马谡名气那么大,能没本事吗?

    可是马谡名气虽然大,也有些小计谋,但是的确没有干实事的本事。

    后来马谡去守街亭这个地方,“虚名”的威力开始显示。诸葛亮盲目信任他,马谡也盲目信任自己,所以他固执地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

    结果和赵括类似,街亭失守,马谡被杀。

    这都是虚名惹的祸,赵括和马谡原本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究竟有没有本事,谁也不知道,但是他们的名气大,当名气越大,他们就越危险。等到真正的挑战到来的时候,他们的光环就会被击碎,他们的无能就会显露无遗。

    当然了,如果是一顶实实在在的高帽,而你也的确实至名归,自然不太要紧。但若虚无缥缈的那顶“高帽”戴在头上,而你确实没多少本领,你可要千万小心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的事

    情中

    道德品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既不对刺激做出猛烈的反应,也不麻木不仁或者表现虚伪。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平常心,这一点难能可贵,因为,把每一天当作一个正常的生活对待,每一天都充足而有意义,这就是说,要把精力放在实际的事情中,而不是放在情绪的宣泄上。

    我曾经接受过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