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励志大师不告诉你的秘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

    一个人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常常感到世事难料。古人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者”常居安思危,深谋远虑,“逆者”多目见短浅、执迷不悟。

    孔子在《春秋》中告诫人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谨慎的处世思想是我们所提倡的处世之道。历史是无情的,无数史实告诫人们“顺之则存、逆之者亡”和“居安思危”的道理。

    纵观我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的兴衰,一般地,统治者在创业之初,往往历经磨难,深知立业艰辛,每于开国之初,尚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力戒奢侈,以仁治天下。但是“创业易,守业难。”一旦这份基业传到子孙手里,却成了他们享乐、挥霍的资本。历史上难得有几位明君。即使他为百姓着想,而生活上仍免不了奢华。更多的国君骄奢yín靡,逸乐无度,只顾眼前却无远虑,不理朝政,以至乐极生悲,国乱身亡。

    很典型的例子便是春秋战国时的秦国。

    秦始皇是一代英豪,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做出了许多丰功伟绩。然而,他耗费巨资,搜刮民脂民膏来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奴役百姓筑建万里长城。结果,由于他晚年和秦二世统治时期,实行严酷的统治政策,致使人民不断起义反抗,秦朝不到十五年时间就覆灭了。

    第104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5)

    历史证明:居安不思危者必亡。

    大诗人杜牧有首诗《泊秦淮》,里面写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写的靡靡之音,陈后主不知进取,只知享乐,最后亡国。杜牧借古讽今,唐朝当时已经由盛转衰,但是统治者不知道励精图治,最后唐朝四分五裂,辉煌的朝代凄惨收场。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金陵怀古》中有两句发人深省的诗句:“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意思是说,统治者在取得了政权之后,他们便奢靡逸乐,贪图享受,哪里知道安逸与祸患是同时产生的。王安石的诗,虽然是慨叹历代建都金陵的王朝的兴衰成败的教训,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历史的必然规律:繁华隐含着危机。

    历史上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计划,如此才能鞭策自己不断前进,而不是取得一点成就之后就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不思进取的后果只有一个:一无所有。时刻反省自己

    在所有事情上遵循理智的人既是宁静的又是积极的,既是欢乐的又是镇定的。

    人们对很多事情都会感到捉摸不定,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停下来思考过去的所作所为,其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时刻反省自己。

    世界上,自古至今,无数的名人都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在生活中,一定要不时地反省自己。荀子在《劝学》里面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不但要学习新的东西,还要不断反省自己,这样,就会变得智慧而且不会犯错误。

    《论语》里面也有很多关于反省自己的名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105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6)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孔子曾经说过,他到了70岁就再也不会犯错了,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他不断地反省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