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3/4页)  韩非解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愚蠢还是聪明,没有不有所追求和有所抛弃。人在清心寡yù和和平安闲的时候,没有不知道祸福从何而来的。为好恶所支配,为奢侈的东西所支配,而后引起思想变化。所以这样的原因,是被外物引诱,被珍贵的玩物打乱。清心寡yù就能有取的准则,平淡安闲就懂得对祸福进行估计,而现在有珍贵的玩物打动他,外界的事物引诱他;引诱他就跟著走,所以《老子》上就叫做“拔”。至於圣人却不是这样:他牢固地确立取标准,虽然看到喜欢的东西,也不会被引诱。不会被引诱,就叫做“不拔”。圣人的情xìng专一,虽然有引起yù望一类的东西,但精神却不为所动。精神不为所动就叫“不脱”。做人子孙的人,体会这个道理来守护宗庙,宗庙香火不灭,《老子》上就叫做“祭礼不断绝。”身体以积累精气为德,家庭以积蓄财为德,乡国和天下以保养民为德。现在勤於修治自身而外界事物不能扰乱他的精神,所以《老子》上说:“(将圣人做人的原则)贯彻到自身,他的德就真实了。”所谓真实,就是守护得很牢固。

    治理家庭,没有用的东西不能改变他的计划,就会资有,所以《老子》上说:“贯彻到家庭,他的德就有。”治理乡里的人实行了这一条,那赢就更多了。所以《老子》上说:“贯彻到国家,他的德就丰盛。”统治天下的实现了这一条。民的生存没有不受到恩惠的,所以《老子》上说:“贯彻到天下,他的德就普及广大。”修身的人拿这项原则来区别君子小人,治理乡里,治国家以至统治天下的人各自用这一项目来对照观察,生长和损耗,那就万无一失。所以《老子》上说:“用自身来观察自身,用家庭来观察家庭,用乡里来观察乡里,用国家来观察国家,用天下来观察天下。我凭什知道天下是这样呢?就用的这个原则。

    韩非喻老 原文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故曰:“罪莫大于可yù。”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被分,漆其首以为嫂器。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

    虞君yù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惨于yù得。”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不以yù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故曰:“知足之为足矣。”

    楚庄王既胜,狩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故曰:“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孙叔敖之谓也。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主父之谓也。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矣。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上亡身死。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人君见赏,则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而人臣乘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越王入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