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楚庄王yù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yù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癯。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而资费仲玉版者,是爱之也。故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附录:吕祖道德真经
(本道德经经出自吕祖汇集)
道德经序
夫六经皆载道德之书。而其文散著。未有以道德名经者。九之。则自太上五千言始。夫太上之言道非可道。太上之言德不自德。诚至矣妙矣。顾函关已过。畴登妙之门。紫气不来。谁解玄元之奥。仰杂 吕祖纯师。由儒入道。化身三教之师。脱凡仙。立言救万民之苦。黄鹤楼头。恍青牛遗。玉清观里。直衍柱下丹章。是以垂训者。微之则声臭俱无。显之则物理灿著。放之则弥纶六合。卷之则清净一心。始则推原天运。见道德之大同。继则力惩人yù。明道德之无我。终则默守吾真。还道德之本来。千言万语。无非克己之精心。曲喻旁通。要恂尽xìng之极诣。尚得曰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哉。夫然而道德之说。不独太上发其蕴。有此经以继之。直与太上共垂不朽矣。
崇阳赵璧敬序
道德真经
天运初来。与人同得。此谓之道。与人同有。此谓之德。动静有时。彷空虚。
有身之始。愚圣无分。情yù所。多遭疾苦。力能超鼎。安免轮。智可全军。
焉能自全。功名香饵。人何争吞。妄想如丝。徒劳何益。在在可悟。他心自迷。
昌殃。皆所自肇。能动不久。能锐易折。守其真神。毋损毋。灵初成。
先通至xìng。因无思虑。所以悠悠。人手最dú。遭之不留。他在宇宙。与人何由。
谁不爱生。视之独轻。此在他物。或谓无关。人之一身。何甘自戕。身虽累。
实道之基。此基一失。复堕轮。清静自如。不贪不痴。以心思身。以身思情。
何起何沉。静中一念。善兄。防御功深。恶念自消。打空尘yù。守定清真。
形如枯木。心若寒灰。总皆弃物。乌用躇踌。道非幽异。幽异非道。德不自知。
自知非德。太上虚心。光明如月。普照无穷。究竟无物。有物即暗。如云掩月。
云过月明。原无纤尘。草色花光。隐隐动人。花草无心。人自动。心何不在。
独在万虑。勉力驱除。若防寇然。电光易过。见者目炫。当今之人。亦复如斯。
利味何。道味何淡。淡则常存。适意悦耳。如物之蠹。道妙无穷。如月在空。
深涧细流。悠悠千古。野鹤孤松。神仙所契。xìng静心洁。不近华靡。觉后易惑。
况其未觉。即觉何惑。心慧机多。恃其聪明。好辩折。舌锋所触。造业罪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