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之间的长江中的两座小山。金山位于要冲,是当时商船云集的繁忙渡口。而焦山位于下游,是一个风光奇丽、幽僻藏胜的去处。作者之记,或状物写景,或凭今吊古,情景jiāo融,错落有致。
作者于金山登高远眺,长江自天西涌来,浩浩dàngdàng。两岸舟船万计。江山奇胜,顿觉飘然神爽。当月出江上,暮潮如雪,作者怀古追昔,深感人生如梦。江寒逼人,意创而情伤,隐隐流露出作者对世事人生的忧虑和思考。
作者游焦山,逆风横折而下,暮雨而还。焦山榴花甚吐,草木四垂,奇石如乱兽卧草,风光清幽美丽。山下鲥鱼,鲜活肥美,临江饮酌,谈古论今,不失为人生快事。山上有古代处士焦光,忠臣杨继盛的遗迹。作者睹物思怀,引为同类,寄托着作者的自负,也赋予焦山以清高孤傲、刚正不阿的人品。即兴寄怀,景中有情,景中有史,既写出二山的奇特风光,又融入深刻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内容,读来意味深长,感慨良多。
作者简介:王叔承(生卒年不详),初名允光,以字行,后更字承父,晚年又更字子幻,号昆仑山人、梦庐道人,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嗜酒,常醉卧酒店。一生纵游吴越、齐鲁、燕赵、闽、楚,著有(吴越游编)、(荔子编)、(楚游篇)、(岳游篇)等纪游作品。其游记清新活泼,于描写之中常透出作者的情致,可看作晚明小品的先声。其诗为当时文坛名士王世贞、王世懋兄弟所称赞。
●明朝游千山记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蟑,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截臬葱郁,时有佳气,如海蜃然。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台,盖屯戍旧址也。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目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旧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高不满丈,深倍之,广半。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览。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哺时,往香岩,乱溪而东,岩壑窈窕,憎房半出云间,扶杖登之。
明晨己丑,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倏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揪然。由此至大安,自东而北。自龙泉至此,约二十余里,陡绝垮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行复数里,隍堂中开,诸山罗列,高爽清旷。视三寺为最西峰,空洞倚天。徐子题日:“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翼日庚寅,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徽,山海混茫无际。东有罗汉洞,高寒袭人。又数息,至双井。一在树下,一在乱石间,泉甚冽。又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奔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藤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跌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大安山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起视山冈,两浮屠相向争耸,乃自中会反祖越。
从者病,取道石桥,宿南村农家。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题记:文章平铺直叙,娓娓道来。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们游历了晶莹清彻的温泉;休憩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