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1/4页)  韩诗外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使人问焉。对曰:“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鲁,送之,不出鲁郊,赠之,不与家珍。病、不见士之视者;死、不见士之流泪者;死之日,宫女而从者,十人。此不足于士,而有余于fù人也。吾是以不哭也。”诗曰:“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传曰:天地有合,则生气有精矣;yīn阳消息,则变化有时矣;时得则治,时失则乱。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叁月微的,而后能见;七月而生齿,而后能食;?年髑就,而后能行;叁年脑合,而后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yīn阳相反,yīn以阳变,阳以yīn变。故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十六而精化小通。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十四而精化小通。是故阳以yīn变,yīn以阳变。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yù,反施化,是以年寿亟夭,而xìng不长也。诗曰:“乃如之人兮,怀婚姻也,太无信也,不知命也。”贤者不然,精气阗溢,而后伤时不可过也。不见道端,乃陈情yù,以歌道义。诗曰:“静女其姝,俟我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急时辞也,是故称之日月也。

    楚白公之难,有仕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其母曰:“弃母而死君,可乎?”曰:“闻事君者、内其禄而外其身。今之所以养母者,君之禄也,请往死之。”比至朝,叁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死之。君子闻之曰:“好义哉!必济矣夫!”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此之谓也。

    晋灵公之时,宋人杀昭公。赵宣子请师于灵公而救之。灵公曰:“非晋国之急也。”宣子曰:“不然。夫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顺也。今杀其君,所以反天地、逆人道也,天必加灾焉。晋为盟主而不救,天罚惧及矣。诗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而况国君乎!”于是灵公乃与师而从之。宋人闻之,俨然感说,而晋国日昌,何则?以其诛逆存顺。

    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赵宣子之谓也。

    传曰: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城削则崩,岸削则陂。故吴起削刑而车裂,商鞅峻法而支解。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急辔御者、非千里之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情行合名,祸福不虚至矣。诗云:“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故惟其无为,能长生久视,而无累于物矣。

    传曰:衣服容貌者,所以说目也,应对言语者、所以说耳也,好恶去就者、所以说心也。故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则民之目悦矣;言语逊,应对给,则民之耳悦矣;就仁去不仁,则民之心悦矣。叁者存乎身,虽不在位,谓之素行。故中心存善而日新之,虽独居而乐,德充而形。诗曰: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仁道有四:为下。有圣仁者,有智仁者、有德仁者,有仁者。上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能安乐之;是圣仁者也。上亦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能使人肆之;是智仁也。宽而容众,百姓信之;道所以至,弗辱以时;是德仁者也。廉洁直方,疾乱不治、恶邪不匡;虽居乡里,若坐涂炭;命入朝廷,如赴汤火;非其民、不使,非其食、弗尝;疾乱世而轻死,弗顾弟兄,以法度之,比于不详,是仁者也。传曰: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仁则其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人不祥,是伯夷、叔齐、卞随、介子推、原宪、鲍焦、袁旌目、申徒狄之行也,其所受天命之度,适至是而亡,弗能改也,虽枯稿弗舍也。诗云:“亦己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