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2/4页)  韩诗外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族之人也;以为故耶?则未尝相识也;以为姣好耶?则太公年七十二,蛔然而齿堕矣!然而用之者,文王yù立贵道,yù白贵名,兼制天下,以惠中国,而不可以独,故举是人而用之,贵道果立,贵名果白,兼制天下,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二,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莫不为天下显诸侯,夫是之谓能爱其所爱矣。故惟明主能爱其所爱,主必危其所爱,此之谓也。大雅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小雅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危其所爱之谓也。

    问者不告,告者勿问,有诤气者勿与论。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然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然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然后可与言道之极。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瞽,可与言而不与言,谓之隐,君子不瞽,言谨其序。诗曰:“彼jiāo匪纾,天子所予。”

    言必jiāo吾志然后予。

    子为亲隐,义不得正;君诛不义,仁不得受。虽违仁害义,法在其中矣。诗曰:“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齐桓公问于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民皆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未之有也。”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shè者不忘其弓,善为上者不忘其下。诚爱而利之,四海之内,阖若一家;不爱而利,子或杀父,而况天下乎!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出则为宗族患,入则为乡里忧。诗曰:“如蛮如髦,我是用忧。”小人之行也。

    有君不能事,有臣yù其忠;有父不能事,有子yù其孝;有兄不能敬,有弟yù其从令。诗曰:“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言能知于人,而不能自知也。

    夫当世之愚,饰邪说,文jiān言,以乱天下,欺惑众愚,使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则是范睢、魏牟、田文、庄周、慎到、田骈、墨翟、宋、邓、惠施之徒也。此十子者、皆顺非而泽,闻见杂博,然而不师上古,不法先王,按往旧造说,务自为工,道无所遇,而人相从,故曰:十子者之工说,说皆不足合大道,美风俗,治纲纪,然其持之各有故,言之皆有理,足以欺惑众愚,jiāo乱朴鄙,则是十子之罪也。若夫总方略,一统类,齐言行,群天下之英杰,告之以大道,教之以至顺,要之间,衽席之上,简然圣王之文具,沛然平世之俗趋,工说者不能入也,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仲尼是也,〔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工说者立息,十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者,〕舜禹是也。仁人将何务哉?上法舜禹之制,下则仲尼之义,以务息十子之说,如是者、仁人之事毕矣,天下之害除矣,圣人之迹着矣。诗曰:“雨雪,见曰消。”

    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达而类,愚则端悫而法;喜则和而治,忧则静而违;达则宁而容,穷则纳而详。小人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yín而倾;知则攫盗而徼,愚则dú贼而乱;喜则轻易而快,忧则挫而慑;达则骄而偏,穷则弃而累;其肢体之序,与禽兽同节,言语之暴,与蛮夷不殊,出则为宗族患,入则为乡里忧。诗曰:“如蛮如髦。

    我则用忧。”

    传曰: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致爱恭谨,谓之礼,文礼谓之容,礼容之美,自足以为治。故其言可以为民道,民从是言也;行可以为民法,民从是行也;书之于策,传之于志,万世子子孙孙道而不舍。由之则治,失之则乱,由之则生,失之则死。今夫肢体之序,与禽兽同节,言语之暴,与蛮夷不殊,混然无道,此明王圣主之所罪。诗曰:“如蛮如髦,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