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 章(第1/4页)  朝鲜战争揭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充满信心地指出:"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有人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此外,苏联还根据协定向中国提供了几种导弹、飞机和其他军事装备的实物样品,jiāo付了导弹、原子能等绝密技术资料,派遣了有关的技术专家来华。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有关方面熟悉和掌握尖端武器的研制情况及技术。聂荣臻承认,苏联的帮助,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起步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导弹研制和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快了中国的前进步伐。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了"消化资料、研究设计和试制工作"。于是,1958年8月,二机部党组在呈送中共中央的《关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方针和规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军事利用为主,和平利用为辅"的方针,并得到周恩来和中共中央的首肯。

    第四部分 12.苏联专家与中国核武器的研制(12)

    在原子弹研制方面,苏联不仅提供设备、图纸和技术资料,而且派遣大批专家来到中国。从工厂的选址、设计,到设备安装、调试,特别是在帮助中国技术专家理解文献和资料,培训中国技术工人掌握cāo作技能等方面,苏联专家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原二机部副部长袁成隆回忆说,"当年,在我国决心发展核工业生产,拥有自己的原子弹时,苏联对我们是支持的,先后派来二机部工作的苏联专家有上千名之多。"就原子弹的制造程序而言,共有6类厂(场),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这些企业或基地于1957年底以后陆续进入设计(苏联专家负责初步和主工艺设计,中方负责施工和辅助设计)和施工阶段,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全面铺开。如开采矿石的铀矿场(湖南郴县、大浦和江西上饶),粉碎矿石和初步提炼天然铀的水冶厂(湖南衡阳),提取二氧化铀和制作核燃料棒的核燃料厂(包头核元件厂等),制造浓缩铀的核扩散厂(兰州铀浓缩厂和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等),制造原子弹的核武器研制基地(20基地),以及核实验场(21基地)等,这些核工业首批主要项目的基础工程和附属工程,均于1958年5月以后陆续开工建设。同年9月27日,苏联援建的7000千瓦重水反应堆和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移jiāo中国,标志着中国正在"向原子能时代跃进"。聂荣臻在移jiāo典礼仪式上说:"实验xìng原子堆和回旋加速器的建成和移jiāo生产,将促进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原子武器并不是帝国主义所能垄断得了的"。随后一年,核燃料生产与核bàozhà研制两个系统齐头并进,中国核武器的研制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在导弹研制方面,苏联一方面继续提供技术资料和样品,一方面帮助中国训练导弹部队。1957年11月26日苏联代理军事总顾问沙甫琴科少将转达了苏联国防部的通知,将于12月下旬以两列火车60个车皮载运P-2型地对地导弹及地面设备到中国满洲里口岸站;为教会中方使用和维护,苏方将派103人随同前来,教学期为3个月。12月20日,装有P-2型导弹及其器材的3770次国际列车,缓缓驶进满洲里火车站,因中苏铁道轨距不同,必须在满洲里车站完成卸车、装车的jiāo接工作。当时在pào兵教导大队任技术副大队长的黄迪菲回忆说:来自苏联的那趟列车,由10多节车厢组成,头尾两节载有苏军官兵,共102人。车上载有两枚P-2型地对地训练导弹,1个营的主要技术装备,包括地面测试、发shè、校正、运输、加注等设备45件。当12月24日列车顺利到达pào兵教导大队驻地时,彭德怀亲手解开了系在P-2型导弹上的红绸带,满含深情地对在场官兵说:"这是苏联老大哥过继给我们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