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0 章(第1/4页)  朝鲜战争揭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约见我馆参赞;我使馆dài bàn两次约见苏外jiāo部副司长都被推托不见;重要外jiāo文件迟迟不送我馆,正常jiāo涉事务也一拖再拖,我方去年提出聘请原子能方面的苏联专家,历时数月,几经催促,尚无答复。(二)对外jiāo际活动方面:对我馆举行的招待会故示冷淡;对我馆组织的参观不介绍情况,不让看有价值的东西;对我馆邀请看电影也不热情。(三)对外宣传方面:对我馆发出的公报和宣传材料,苏方无任何反应;苏报刊对我供应的稿件一般都不采用,报道有关我国的消息也极少。(四)在使馆各专业单位的业务工作方面:困难、限制和争论增加,许多协议拖延不执行;好几个国防尖端项目拖了一年多没有下文;对高、大、精、尖和机密项目控制愈来愈紧;对外事务联系管理更加集中,jiāo涉谈判中困难增加;较机密的学术会议不再邀请中方人员参加。"

    点燃赫鲁晓夫愤怒zhàyào的导火索是中共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表现。科兹洛夫的报告没有进一步说明关于布加勒斯特会议的结果——实际上,赫鲁晓夫在会下和会上精心组织的批判完全没有收到他所期望的效果。赫鲁晓夫对中共的"宗派主义"活动十分恼火,本以为在阿尔巴尼亚代表团提供的情报和世界工联理事会问题上抓住了中共的"辫子",再加上各国共产党站在苏共一边对中共进行围攻,中共必然"低头认错"。令赫鲁晓夫感到意外和惊讶的是,以彭真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根本没有任何悔改的意思。而且小小的阿尔巴尼亚竟然站在中共一边,当众起来顶撞苏联老大哥,使赫鲁晓夫陷入尴尬境地。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万般无奈,布加勒斯特会议之后,赫鲁晓夫想到了以撤退专家的办法来要挟或惩罚中国人。科兹洛夫当然不能向中央委员会报告赫鲁晓夫的沮丧和气急败坏,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所以,在对布加勒斯特会议进行总结之后,他突然话锋一转,竟莫名其妙地提出了在华专家问题。科兹洛夫报告说:"由于中国开始'大跃进'和采取其他措施,实际上不再听取苏联专家的意见。苏联专家在那里遭受批评,似乎他们的观点保守,他们的许多建议被束之高阁。此外,我们对这样的事实不能视而不见:中国人开始用他们错误的立场、精神影响苏联专家,这自然引起了我们专家的愤怒,他们已向莫斯科通报了这种情况。"因此,苏联政府"不能再忍耐下去了",决定从中国召回全部苏联专家。殊不知苏共中央决定采取的这个措施与科兹洛夫正在谈论的主题——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统一,恰恰是自相矛盾的。

    第五部分 6.赫鲁晓夫宣布全面撤退苏联专家(…

    就这样,1960年7月16日上午,苏联驻华使馆临时dài bànНГ苏达利柯夫要求面见陈毅部长,因陈毅不在北京,下午章汉夫副部长接见了他。苏达利柯夫递jiāo了关于撤走全部苏联专家的照会,全文如下:

    苏联政府严格地遵守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中国政府的请求,派遣了大量专家到中国工作。苏联机关为了上述目的挑选了优秀的、最为训练有素的专家,这常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受到损失。苏联专家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是把自己的活动看做是对友好的中国人民执行兄弟般的国际主义义务。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苏联人,严格地遵循着给予他们的指示,不发表和不作出任何会被理解为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政,或者被理解为批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内对外政策的这些或那些方面的意见和行动。

    1958年8月初,苏联领导人来中国时,中国方面曾对某些苏联专家和顾问表示了不满。这可以被理解为对苏联的责难。但是,如所周知,苏联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专家和顾问强加于任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