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 章(第2/4页)  鏖兵台儿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进,并指挥左追击队,搜索台儿庄及兰陵镇方向之敌情。”①步六三主力接命后于22日7时自临城出发,同日17时30分到达峄县,掌握左追击队。

    22日10时,濑谷支队长又发出下列命令:

    一、右追击队改为韩庄守备队,守备韩庄。

    二、台儿庄派遣队(步六三之第二大队、野pào一个大队基干)于23日自峄县出发,确保台儿庄附近之线。

    三、沂州支队(步一○主力基干)于23日自临城出发,向沂州方面前进,策应坂本支队之作战。

    四、濑谷支队主力集结于峄县附近。②

    此电发出不久,濑谷支队长又接到我军在峄县增兵第二十军团情报。遂于23日夜发出紧急命令,其要旨为:

    一、支队派遣一部分开往沂州方面,策应坂本支队,主力确保韩庄及台儿庄附近之大运河之线。

    二、沂州支队(步兵第十联队之第二大队基干),于24时自临城出发,向沂州方面前进,策应坂本支队之作战。

    三、步兵第十联队(缺第二大队,pào兵属之)以一部分确保韩庄附近大运河之线,主力集结于临城。

    四、步兵第六十三联队(缺一个大队,pào兵等属之)以一部分确保台儿庄附近大运河之线,主力集结于峄县。

    五、支队司令部及直辖部队集结于枣庄附近。③

    与此同时,第五战区也调整了部署。3月18日临城(今枣庄西)、枣庄失守后,津浦线北段告急,刚刚被调到郑州、洛阳一带的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又奉调到第五战区。这时第五战区在台儿庄中央战场的作战部队是:第二集团军三十一师、二十七师、三十师和独立四十四旅,及先期奉命增援并调归第五战区指挥的第二十军团第八十五军、第五十二军、第十三军等。我方在人数上多于日军,但在武器装备上却远远落后对方,双方力量悬殊。

    第二集团军是guó mín dǎng军队中的一支“杂牌军”,原属冯玉祥西北军。集团军总司令为孙连仲。

    孙连仲,原名席儒,后改连仲,字仿鲁,清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1893年2月2日)生于今河北省雄县尤湾村。雄县,古称瓦桥关,五代时周世宗征辽,攻占此关后易名雄州,明代改县。古代此邑常为战争之地,故民风尚武,流传至近代。

    孙连仲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其父曾开设面铺,后经营钱粮行,获得颇丰,购置田产400余亩,他4岁时丧父,由母亲及哥哥抚养。他7岁入私塾,读书刻苦努力,寒暑不辍,博得老师和同学好评。孙连仲对武术技艺更感兴趣,他身高1.82米,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是标准军人体格。他受“从军报国”思想影响,1912年2月到雄县应募投入北洋第二镇当兵,入伍后赴保定被编为第二镇第四协第八标第一营三连为学兵。后调入pào兵受训,以成绩优异受训半年即升为正兵。1914年升棚目(班长)。6月被选入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pào兵营充任班长。孙连仲对冯玉祥制订的“精神训话”要点51条,入口成诵,讲述时颇有心得,博得全旅官兵及冯的赞许。孙连仲颇具军人胆识,xìng格忠厚,作风朴实,然诺必行,军旅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青年军官中很受士兵拥护。1915年底护国战争bào发后,在四川泸州、叙州(宜宾)作战期间,龙头山一役,曾一人扛起238斤重的山pào,带领士兵抄后路袭击护国军,一pào击中对方阵地,给冯军带来暂时胜利。冯玉祥擢升他为pào兵营第一连连长。

    1917年,第十六混成旅已回驻廊坊,冯玉祥一度调离该旅。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一群少壮军官酝酿对“辫子军”作战,当时群龙无首,孙连仲乃联合孙良诚、韩复榘、石友三、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