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 章(第2/4页)  范说水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还是按能力,甚至是按到山寨的先后?这一点无从体现,而曾为八百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座次竟然在武艺平常的杜迁、宋万二人之下,这也埋下了后来“火并王lún”的伏笔;二是过于僵化,按照这种排名制,资历决定一切,排了座次以后,就不能随便调整,来得晚的,本事再高、功劳再大,也只能屈居人下。

    很明显,这种排名制只是守成之制,而非创业之制,根本不适合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王lún在企业草创时期,就采用这种排名制,显然是一种无所作为、只求保持现状的做法。但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中,不进则退,你不吃别人,别人就要吃你。

    后来晁盖入主梁山泊,也采用了这种排名制,证明晃盖与王lún的差距不大,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所以,后来宋江上梁山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废除“排名制”,废除全部旧的“年功序列”,全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重新竞争上岗。

    分工和盈利模式

    在这个草创阶段的管理团队中,还有一些粗略的分工。朱贵在山脚下开酒店,这个酒店既是山寨的耳目,也是山寨的鹰爪。他的部门算是梁山泊的“情报部”、“外联部”。至于杜迁、宋万两位,就连王lún也认为他们“武艺也只平常”,这两位在当时的梁山泊上多半属于打家劫舍的先锋。他们两人形成梁山的“市场部”——“打劫部”。碰上一些比较大的商队,或者说遇上一些“大单”,朱贵一个人对付不了,就要他们两位出马了。

    朱贵在山下开的酒店,对于梁山泊而言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朱贵在酒店中打探江湖中的各种动态、消息,研究整个国内市场的宏观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朱贵在山下打听、侦察往来客商的情报,研究梁山企业的具体业务的“潜在顾客”。“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和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yào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将人的精ròu片做成腊ròu,肥ròu拿来煎油点灯。通过朱贵的酒店,对往来客商实施抢劫,是当时梁山泊的主要经济来源。

    王lún、杜迁、宋万、朱贵四人时代的梁山泊,据柴进介绍,“有七八百个小喽罗”,而据阮小二的估计,则是“聚集了五七百号人”,整体数字相差不大。山寨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就是月耗食量。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将每人每天的花销折算成粮食计算,则平均每人每天耗粮三斤,月耗食量为700×3×30=63000斤。这一指标是衡量一个山寨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它意味着:如果山寨平均每月获得的粮食数量少于这个数,山寨就面临饥荒、内乱、崩溃的危险。

    不过,王lún时代梁山泊的规模并不大,和后来宋江时代的几万人马相比,显然不值一提,但是,由于梁山泊的优越地势,山林湖泊相得益彰,易守难攻,占尽地利,因此,尽管其主营业务较为单一,仅仅是“打家劫舍,抢掳往来客人”,但由于摊子不大,也就700来号人,因此,仍然可以像阮小五所说的“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ròu,如何不快活!”

    第二章  火并王lún——血腥的恶意并购

    策划发动梁山第一次大规模格局重组的,是智取生辰纲的八人团队。这个团队的最初发起者是晁盖、吴用、刘唐三人。刘唐提供的是信息——有这样一笔生辰纲要送到东京。吴用提供的是谋略和组织安排,而晁盖,凭着他在江湖地位的地位、敢作敢当,成为这次行动的首领。

    “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吴用去梁山泊边的石碣村,说服了“三阮”——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加入行动。而公孙胜则来了至关重要的信息:杨志为梁中书押送十万生辰纲的路线——黄泥冈路线。得到这一情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