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2/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央政治局委员万里招待我去他在中南海的家里吃饭。胡启立有事找万里商量,碰在一起。万里喝了两杯茅台酒,谈到我去香港,说:“港澳工作‘一左二窄’毛病不除,局面难以打开。”胡启立点头称是。

    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也邀我去他家谈谈,话题一样,批评港澳工作‘一左二窄’。他具体谈到对过去廖承志“垄断”港澳情况的不满,同时批评香港新华分社前任社长王匡等太“左”,特别提到:“何铭思粗暴,在政协小组会上,不让党外港澳知名人士发言,随便批评人家。王匡让这样水平的人当新华分社的统战部长,还推荐他当全国政协委员,真不像话!”我当时还不知何铭思为何许人。习仲勋又说:“尚昆同志要我对你讲,这样的人,不要让他当统战部长了。”

    杨尚昆(当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政治局委员)我以前在会议上见过面,我认识他,他是否认识我,就难说了。他着人通知我,要来看我。杨尚昆是党内老前辈,军委负责人。我去香港工作,他可能有任务要jiāo代,我应当去请示,接受任务。我表示他来看我,不敢当,要求去看他。结果,他仍然来到我住的房间看我。至此我们才有直接的jiāo往。

    见面中,杨尚昆也批评了港澳工作“一左二窄”的问题,要我到香港后注意改正,否则香港工作打不开局面。

    杨尚昆和蔼可亲,不摆架子;讲话直率,坦诚,能听进不同意见;对港澳工作关心、支持。我在香港工作六年多,每次我返回北京,或他南下广州,有事无事我们都要见上一面。这样,我们在公谊的基础上建立了私jiāo,彼此相当融洽。

    后来在“六四”事件中,他同意我的“游说”,支持赵紫阳于先,但又镇压民运于后,这是共产党专政体制的悲剧,也是杨尚昆自身xìng格的悲剧。杨尚昆的一位秘书私下议论他:“原则清醒,不能坚持。”我深有同感。有关情况,将在后文详述。

    7

    上任之前,除了在北京面会有关中央领导人外,我主要作了两件事情:休假旅行与阅读有关文件、材料。养精蓄锐,准备一搏。

    中央组织部长宋任穷同意我去香港之前,休息一个月。

    参加共产党四十余载,终日忙碌奔波,没有想过暂停工作,休息十天半月。只有两次例外:

    一九四八年在江苏苏北地区的新安镇,我所在的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与guó mín dǎng部队激战,一发迫击pào弹打过来,我身边的警卫员当场牺牲,我身上三处受伤,住院开刀,算是休息一个多月。

    第二次不言而喻,是“文革”期间作为“党内死不悔改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被打倒时,“休息”的时间可谓比较长。只不过那种在“牛棚”里的“休息”,比工作最紧张的时候还要难受。一个星期七天,一、三、五“好”派批斗;二、四、六“屁”派批斗江苏省当时“造反派”主要分两派,一派夸他们夺权“好得很”,人称“好派”;另一派斥之为“好个屁”,人称“屁”派。只有星期天让我们这些“走资派”苟延残喘一下。“文化大革命”的确是“好得很!”“好个屁!”

    如今我已届退休之年,眼看要退下来了,本想这次真的该长期休息了,甚至打算好要趁腿力未衰,到名山大川悠哉一番;岂知党中央又要我重新披挂上阵,而且新任务要求从头学起,真是“老来重学吹鼓手”,又要过紧张的日子了。

    因此,平生第一次向党提出:休息一个月。休息的形式是到各地走走。

    第一站是天津。市长李瑞环知道我要到香港去,在介绍天津经济、外贸发展等情况的同时,希望今后在外贸和利用外资方面得到我的帮助。我对李瑞环说:“这是我的职责。天津市有什么要求,你有什么吩咐,我尽力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