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第2/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香港将会振动感到不安;另方面,也为邓在公开场合指责耿飙、黄华感到不安,对他们深感抱愧。

    会议结束,我赶紧出来找香港记者,他们有人也在人大会堂的北门外等我,想要探知他们退出(录入者注:原文如此,疑有误)邓小平的讲话内容。他们见到我先问:邓小平今天为什么发这么大脾气?我则问:你们稿子发了没有?他们说:我们一出来就发了。我原想,说服记者们不要发,或换一种“说法”,以减少香港社会的振动。(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只是想努力试一试。)既已发出,我只好无奈地说:“那就算了!”

    这时,费彝民也走出大会堂,被记者留住,也利用这机会,对驻军问题做了一些补充解释。当日下午,我请新华分社宣传部副部长韩力,将邓小平关于驻军问题的谈话,较全面地搞了一份材料,分发给香港记者看,供他们做报导参考,力求减少港人的疑虑和社会震惊。

    后来回到香港,我也利用各种场合反复解释:中国在香港驻军是主权的象征,驻军费用不需香港负担,现在英国驻军,香港要负担四分之三,中国不会如此。驻军人数不会太多,邓小平讲只需三、四千人。驻军不会干预香港的日常事务,也不会管社会治安,治安由警察负责;只有在遇到灾害或者发生动乱时,应特区政府要求,军队才会出来帮助稳定。驻军只是预防xìng质。

    当时香港社会有相当多的人不主张驻军,他们担心解放军干预地方事务,不遵守地方法令等等。有人主张军队驻在深圳,不要来香港;有需要时再过来。

    邓小平关于驻军问题的讲话由香港传媒报导后,社会上果然出现强烈反响,恒生指数下跌三十点。我迫切感到,有关中央的香港回归方针政策,我们的宣传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应该筹划加强。

    24

    八四年元月,中英谈判进入第二阶段第八轮,中方宣布更换谈判代表团团长,由外jiāo部部长主力周南接替姚广。据我所知,这次“阵前换将”,是中央外事小组的决定,他们认为在前几轮谈判中,面对英国以主权换治权的纠缠,姚广斗争不力,致使谈判没能按照中方的设想展开。

    第八轮以后,谈判总体来讲是顺利的。四月,英国外相霍维访问北京后抵港,公开宣布英国在九七年放弃对香港的主权,他还说:“要达成一份能使香港在一九九七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这说明,英国已决定,九七年把香港的主权和治权一起jiāo还给中国,谈判的主要问题应该讲已经解决了。

    然而,根据外jiāo部通报和乔宗淮自北京谈判桌上带回的消息,我知道,中英双方仍在为一些问题争执不休,其中主要的问题,是中方有关设立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提议。

    中英之间设立这个小组,是邓小平的主张,目的是在九七年前即香港回归祖国前这十三年过渡期内,有关执行中英香港联合声明的问题,双方通过这个专门设立的小组进行联络和磋商,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此提议,英国和香港社会反应强烈:英国不愿意当“跛脚鸭”。“跛脚鸭”是个美国俚语,新总统当选而旧总统尚未卸任时,旧总统实际上已难再有所作为,被成为“跛脚鸭”。

    英国不愿意“九七”前的香港政府成为“跛脚鸭”,他们顾虑联络小组会成为香港的“第二权力中心”,或另加港英政府之上的权力组织。抗拒情绪很大。他们采用一贯手法,把中国这个提议的内容公开,广泛地制造舆论,以此压迫中方收回提议。香港社会一时反对声浪不断。

    中方向英方解释,联络小组不是权力机构,也不是权利执行机构,而是双方遇到可能发生的重大问题时,商讨解决办法的联络机构。它既不参与香港政府的行政管理,也不对其起监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