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0 章(第1/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优势。但民主是潮流,在“理”上无法反对,在“势”上无法阻挡,他们相当时间处于苦闷、彷徨中,在草拟基本法过程中,他们之中有人产生依靠中国,以应对香港民主潮流的思想和行动。

    英资财团的大资本家,同华人大资本家立场类似。嘉道理赞成和支持我“本子风波”的讲话;“六四”之后,又当面向我表示,支持商界罗康瑞等人所提的中间方案。西门凯瑟两次向我表示,对香港民主激进派的主张不满。

    他们认为,香港是靠稳定起家的,实行民主过快,可能会引起动dàng,产生投资信心问题。

    中国从港英政府发表《绿皮书》开始,逐步认识英国“偷步”、“抢步”推行代议制的策略,于是制定代议制须与基本法“衔接”的策略,以制约英国政改步伐,即须“按本子办事”。

    在一个没有民主传统的社会,多数人对民主无思想准备,不能适应,特别是社会上层不能适应,心有忧虑。但推行民主既已成现实,只得退而求其次,考虑其推行速度,就顺理成章了。

    基本法草拟过后,政制争执的焦点,在于民主“快”“慢”,与“多”“少”之争。我在广州基本法草委全会期间,答复香港记者关于民主派、保守派问题时说:香港在民主问题上的分页,是激进民主和缓进民主之分,不存在民主、保守的问题(原话记不起来了,大意如此)。但这种争议,确实形成中英之间、中港之间相互jiāo叉混合、错综复杂的争议局面,扑朔迷离,使人不易看清真面目。

    中国按照邓小平“普选”“要一步一步走”的思想,设计香港政体改革步骤。后来英国基本上接受了。卫奕信公开用词是“循序渐进”,邓小平立即公开表示赞同。“循序渐进”就代替了“一步一步走”的提法。

    民主激进派人士多属中间(中产)阶层的中层和中下层,他们要求在政治、经济与人的价值上平等向上发展。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理应在政体设计上,有这样民主xìng质的架构;基本法应该考虑他们的要求。民主缓进派多位社会的上层和部分中上层,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原是不赞成民主政制的,后来见民主既不可免,只得逆来顺受,转而担心民主过多过快。起草基本法过程中,又引发新的期望;通过民主以维护既得利益,甚至争取政治、经济、人的价值上更大的利益、更新的享受。“一步一步走”或“循序渐进”实施民主政体的方针,是估计民主激进和民主缓进双方,谋求妥协的方针,也是为了减少动dàng因素。

    社会各阶层组织动员程度不一,也是问题。

    香港当时的情况是:社会的上层、中层、基层中的某些人,虽已有民主从政、参政的愿望,但多数人还没有组织起来。而中下层组织的“压力团体”已具雏型。在中英谈判过程中,社会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中间阶层的中下层纷纷组织各种新的社会团体,并逐步走上合流。

    我当时在内部分析:这种情况就好像内地抗日战争初期的形势,各种力量纷纷起来组织游击队,几条qiāng就可以当“司令”,一时“司令如牛毛”。在游击队发展过程中,大吃小,强吞弱,逐步合并,成为大游击队,以至“正规”部队;香港这些团体的发展,也可能走类似过程,向政党发展。

    可是,资产阶级上层多数没有觉悟,社会中下层已经行动起来了,社会缺少有组织的制衡力量。

    李后所提议的香港未来特区实行“三权分立”,在西方国家,多以政党政治为基础,经多党精选,多数党执政。政府在国会有多数党支持,因而能保证政令通过。香港没有政党,而大中资产阶级基本上还未组织起来,即使组织起来,短期内也很难成气候。而代表社会中下层的民主激进派,已有组织雏型(经过“六四”,民主激进势力果然进一步膨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