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2/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8

    一九七八年(录入者注:原文如此,与上下文似乎不相符,疑为“一九八八年”之误),中央财经小组秘书长张劲夫希望我对利用香港、开发内地的问题,为中央起草一个文件。因此,新华分社调研室根据我的意见,起草了文件的初稿。张劲夫受赵紫阳的委托,在深圳召集了两次座谈会,研究讨论。香港中资机构的负责人、一些在香港中资机构做经济研究工作的学者、新华分社经济研究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张劲夫还从北京请来一些专家与会。

    会议之后,新华分社研究室根据会议的讨论意见,对文件初稿做了修改,jiāo给张劲夫,张又亲自做了一些修改、补充,形成一个正式文件,由中共中央向全国转发。以此文件内容为基础,我写了篇文章,在《求是》杂志一九八八年第一期上发表,题为《充分发挥香港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虽然我们只是提沿海地区,但实际上是着眼全国的。这样提法上只是为了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沿海地区先富起来,让沿海地区首先同国外市场结合,进入国际市场,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先行一步,这也是中央全面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文章着重讲经济上充分利用香港的问题,没有探讨政治上、文化上如何利用香港。我提出,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谁充分利用香港,谁可能将来得益最大。我们中国内地应该最充分利用,因为香港是中国领土,是当前唯一在英国统治下以华人为主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不管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考虑,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条件、特殊资源,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服务。

    当时,内地对外面情况了解很少,而且很慢,如何把香港经验推向内地?如何充分利用香港这个信息中心,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经济信息网络?为此,我们在香港一直进行让内地多了解香港的努力。除了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版一些刊物、印刷品,将香港的信息经验发往国内,一些重要的、有价值的材料,还经常在新华分社编印的《港澳情况通报》登载,以便让中共中央、国务院、各省市、部委的负责人尽快知悉。

    以前,中华总商会不定期地在香港开办训练班,专门培训内地一些中级干部如工厂厂长、省、市的经济管理干部等,向他们介绍一些香港的情况、香港经营的经验,组织一些短期的参观,每次一至两个月,这个办法很好,这些人虽然不能完全了解香港,但可以打开眼界,开拓他们的思路。

    我提议并在深圳也办了这样的训练班,请香港的学者、企业主管到深圳讲课,这样参加的人可以更多一些,同时,把香港培训班的档次提高,由培训中级干部改为培训省市级负责人,让负责经济工作的副省长、副市长、副书记来学习。

    八八年我到河南省参观,原南京市委书记程维高在河南当省长,我与他比较熟悉。我看了郑州、洛阳、开封三个城市,同当地的领导干部接触之后,深感他们对外面情况了解甚少,对经济改革的想法保守。因此,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到香港、深圳去看看?他们回答:“去看了,我们也学不起来,没有条件学。”

    我向程维高建议,我说学得起、学不起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要开拓眼界与思想,现在他们这一级干部对外面情况知道得太少,现代社会的知识太欠缺,这种现象应该改变。我建议:县以上干部分期去香港参观,可以由省负责人,或者地(委)、市负责人带队组成参观团,一年组织几批,一批几十人,去香港参观;县以下干部,可以到广东、深圳去参观。我说,只要你们省委书记和省长两人,或其中一人写信给新华分社,我们可以立即就批。程维高当时听了非常高兴。

    我回香港后也特别通知有关部门,要他们注意这件事,可是后来,我看河南方面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