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6 章(第2/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还可能引起北京某些人的反感;接受一部分,又可能有厚此薄彼之嫌,就全部婉言谢绝了。几个主要驻港中资机构负责人不答应,一定要有所“表示”,最后妥协,离港前一天,在华润五十楼,聚餐饯别。我只好同意。

    周南二月五日到港,我和副社长们商订扩大春茗酒会,向港人介绍新任新华分社社长,同时向港人告别。办公厅预计人数会超过以往新华分社的国庆酒会,三千人的规模,往常租用的场所可能容不下,便租用了可以容纳四、五千人的国际贸易会议中心的大会堂。酒会举行当天,社会各方人士,大都到会,我在致词时,特别介绍了新社长周南,为周南“祝福”,向香港通报、中外朋友告别,感谢六年多来对香港新华分社的支持,对我个人的支持。在主礼台上面对会堂中几千双眼睛,我思绪万千,极力控制激动的情绪,祝酒结束,便匆匆避入休息厅。周南曾在北京致电新华分社办公厅,为他起草酒会答辞,副社长兼秘书长佘孟孝自己动手为他拟稿,因周平时喜欢在讲话中引用古诗,还为他引了两句唐诗,电传当时还在北京的周南,岂知周南来港后只字未用,用的,说是他自己写的稿,讲话中一字未提许某的姓名和离港的事,置酒会的主持人“迎新”词于度外,当场引起与会者诧异。

    对此反常现象,会后,不仅社内同仁问我,“是怎么一回事?”社会上也议论纷纷,不少人打电话,托人问社内同仁,“注意到没有?”、“为什么?”我感到这可能不是周南个人的“创作”,背后没有“指示”,他不敢这样放肆。

    二月九日,李嘉诚捐助的汕头大学开学典礼,李嘉诚早就约请我参加。周南这时已到港履新,李嘉诚当时没有表示。我特别向李建议,也请周南参加,李同意了,补发了请帖。我并与周南约好,一同去汕头,一同回港。

    李嘉诚对国内的捐助,主要集中在汕头大学。当时他对汕大的资助,已达五亿六千万港币,还设定了外汇基金,以便聘请外籍教授。他曾向我表示,他已准备投资汕头电厂,将来电厂的盈利他不要,可以作为汕大的办学基金。

    在创办汕大的过程中,李嘉诚同广东省经办的一些人有不少分歧,有些事,他找我反映后,我即与北京、广东的有关领导部门jiāo涉,提出我的看法,希望能帮助解决,减少李的困扰,尽可能按李的想法来进行。

    李嘉诚不但在资金上,而且在学校的规模、基建、教学内容上都仔细过问,他请前南洋银行董事长庄式平在汕大做顾问,还聘请港大前校长黄丽松也作顾问。李的公司经常有七、八个人负责有关汕大建设的事情,他连自己的秘书都派去帮助工作,可见李对汕大的重视。他曾经对我讲:“为了把汕头大学办成名牌大学,我花了很大精力。”

    汕大在建设期间,我专门去看过一次,是由庄式平陪同的。我看到汕大的规模、设备,包括建筑造型都是现代化的,国内的大学中,是少见的。

    我认为李嘉诚出于爱国爱乡的愿望,不仅出钱出力,还花了很大“心血”,应该给他支持和鼓励。包玉刚在宁波建大学,中央给他的礼遇很高,宁波大学开学典礼,不仅国务委员谷牧去了,人大委员长万里也去了。我想平衡平衡,“六四”前,我向中央负责人提议,李嘉诚捐资兴办的汕头大学开幕时,国家主席杨尚昆、总书记赵紫阳、人大委员长万里、总理李鹏四人中,最好有一人能出席到贺,他们都表示可以考虑。“六四”后,我又提议新任总书记jiāng zé mín和总理李鹏去参加,并在开幕典礼后,顺便去深圳,与香港各界人士见见面。结果,他们只派了国家教委负责人李铁映参加,我非常失望。

    开幕式之前,李嘉诚的夫人不幸去世,李很悲痛,我特地去看望他,追悼会和出殡我也参加了,李向我表示,夫人去世后,很伤心,但不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