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 章(第1/4页)  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宁进而失败,遂决心断然登上连升号”。但在船上,他却发现有6 名相熟之华人。浮士绘:黄海大海战,人类历史上首次铁甲舰队决战。宗方见状危急,6 人中有5 人离得较远,只有蔡廷标与自己挨得最近,避无可避,便“先发制人”,主动与蔡廷标攀谈套近乎,蔡乍见到宗方,“吃惊无言”,宗方悠悠地说:“两国已经开战了。”蔡则冷然回答说:”真的吗?我还没听说过呢。”这样的回答,其实已经在表态将不会告发宗方。

    宗方说:“我幸好只是一名儒生,在国内(日本)并无官职,依旧可以放浪于山水之间。现在暂时先回上海,以避纷扰。”蔡其实已经知道了通缉之事,他说道:”你很危险呀!你的生死就在这条船上了,你难道还不知道官府悬赏数百金通缉你吗?”宗方从容道:”你可以不告发我吗?”后来宗方在日记中坦言,”此言系为考察蔡之心意以卜其向背而发”。

    蔡说:“我当然不会,否则你我恐怕不再有相见之日了”。

    在蔡的掩护下,沿途的多次盘查,宗方都侥幸过关。船进上海吴淞口时,中国方面再度上船盘查,并且明确说是捉拿Munakata(宗方的日文发音),而宗方就混在看热闹的旅客之中,有惊无险。宗方事后感慨“实似有天佑者,天不我弃,我岂能自弃乎?”他说自己“一颗首级前后经过八次厄难,安然无恙。区区廉价之二三百金,上天岂许以哲人之头jiāo付凶手之刃下乎?”到上海后,宗方于9 月7 日乘英国轮船安塞斯号逃回日本,得到日本高层的隆重礼遇,被直接接到了广岛大本营,并在那里受到了明治天皇的接见。他在大本营中,修改完成了他的两份战略报告《中国大势之倾向》、《对华迩言》,对中国政治社会形势做了深入的分析,至今读来,仍令我国人击节概叹。随后,他随日本舰队攻击大陆和台湾,为日军起草了大量中文文告,鲜明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成为日军政战的有力武器。

    “文力征伐”

    甲午战后,宗方小太郎到汉口经营中文报纸《汉报》,为日本利益进行”文力征伐”。早在1890 年,这位教授学者型间谍就呼吁”以发行报纸作为对中国的指导机关”。他写给佐佐友房的信中表示:清国”报纸之报道、评论颇具动摇朝野人心之势力, 虑及日本今后对清国之政略, 于上海、汉口等要地设二、三机关报纸, 其必要xìng自不待言。希望设立, 以为国家之事业, 为后来之所计。总之, 如不安chā各种势力于各地, 则举步而维艰。”甲午战前,他就在日本到处活动,争取政界的支持和经济界的赞助,随后,还在乐善堂旧址设立了一家”东肥洋行”,专门寻找进入报界的机会。

    1895 年8 月,他辞去了在台湾的官职,为准备对俄作战回到上海,加快了办报计划。他看中的目标就是英国字林洋行于1893 年在汉口创办的的《字林汉报》。该报与著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和在上海的中文报纸《字林沪报》是姊妹报, 但《字林汉报》经营不利,亏损严重,英国人正有抛售的计划。宗方小太郎便与《字林沪报》的经理、《字林汉报》的前任主笔姚文藻进行接触。姚文藻曾多年游历日本,回国后担任过《申报》主笔,与岸田吟香jiāo好,是岸田在上海所办”玉兰吟社”的成员。双方的洽谈十分顺利,日谍战甲午45 日本间谍潜伏记第一部分本官方在幕后一直秘密支持,3000 日元经费全部以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海军中将高岛柄之助、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的名义”捐助”, 终于在1896 年年初成功收购,表面上仍以宗方小太郎私人名义经营, 成为”日本人在清国境内创办中文报纸之嚆矢”。自此,日本在中国有了自己完全控制的”喉舌”。

    日本驻汉口领事濑川浅之进曾在工作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