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耽误时间,未能成功;第二次两人虽然成功走到了兰州,但因盘缠几乎用尽,只好将藤岛先遣回汉口,浦敬一则从此失踪;--会议决定除湖南支部外, 在四川重庆府设立四川支部, 负责云贵川以及藏区的情报收集。之所以选中重庆,完全是考虑其在长江流域的重要枢纽地位,以及彪悍的民风,是日本人将来理想的”举事之地”。四川支部的石川伍一等人,深入云贵滇藏,考察十分详尽,甚至绘制了精密的地图,成为日本军方的重要资料。这些间谍人员甚至提出,效仿三国故事,割据四川,分割中国;--在加强对北京宫廷的情报侦察,监视清廷中央动向之外,实地调查关外形势,派遣宗方小太郎到东北侦察,重点是金州、旅顺等北洋舰队的基地;--在上海设立间谍学校, 为”东亚经纶”准备商战与谍战的两栖人才,这就是日后建立日清贸易研究所及东亚书院等机构的肇始。
上山下乡
一个名为“四百余州探险”的上山下乡运动,在乐善堂各支部迅速开展。
乐善堂的”外员”们纷纷进入两湖、四川,直指陕、甘、滇、贵,以至新疆、西藏,举凡地形气候、风土人情、产业jiāo通、关卡兵营、军事要塞等,均在他们的侦察范围。
这些年轻的日本间谍们,不畏艰苦,先是肩挑背扛,扮成货郎, 四处贩卖货物。货卖光后, 就假扮郎中、风水先生甚至乞丐四处周游。遇到关卡盘查, 汉语说不标准, 就谎称自己是福建人或广东人蒙骗过关。各地间谍几乎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险情,这成为甲午战争中谍报工作的一场”实兵预演”,这些年轻人也因为扎实的调查研究,而成为深知中国国情的专家。
各种各样的情报都汇总到了汉口,1889 年4 月,荒尾精将乐善堂创立三年来获得的大量情报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提炼成了数万字的《复命书》,提jiāo给日本陆军参谋本部。
在这份谍报总结中,荒尾精明确提出,中国已经全面腐败,日本必须先发制人,才能利用中国对抗西方。他提出了应以商战养谍战,以商战扩充军备,在上海建立日清贸易商会,在汉口、镇江、天津、广州等地建立支部,边经商边搜集情报,这是”对清国第一要着,今日万急之务也”。这一建议,在谍战甲午65 日本间谍潜伏记第一部分日本朝野得到巨大的共鸣。
在这份提纲式的报告基础上,后来主持乐善堂的根津一,将所有情报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整理和编纂,形成了一套《清国通商总览》的煌煌巨著。全书分二编三册,2000 多页,内容全面,涉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金融、商贸、产业、教育、jiāo通运输、地理、气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俨然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后受到日本各界热捧,成为日本侵华的指南。
《清国通商总览》也震撼了日本商界,大阪一位名叫冈崎荣次郎的富商,在感动之余欣然解囊,同意为刚在上海成立的间谍学校”日清贸易研究所”,赞助设立一个实习基地,对内叫”日清商品陈列所”,对外则叫瀛华广懋馆,令年轻的间谍学子们有一个实践商战的平台。这个实习基地经营得法,生意兴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日清贸易研究所的经费困难。
上山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乐善堂的年轻间谍们在中国行万里路,”写”万卷书,扎实地进行着调查研究,并比大清朝野更深刻地认识着这个国家的一切。这些,似乎也注定了随后到来的甲午战争及其之后中日两国的命运……
绝版甲午 第四部分
帝国的青春躁动
间谍学校闹###
1890年年底至1891年2月,上海一场罕见的###震动了日本。作为日本设在中国的第一家间谍培训机构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因经费出现危机及对课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