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1 章(第2/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五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区的西套。这一地区掌握了宁夏的命脉。宁夏首府银川,即处于这一地区的核心。银川的‘川’,指其核心地区黄河沿岸自西南向东北伸延的广阔平原:“银”,一说是指这一带土地碱xìng重,地面一片银白色;一说是指黄河沿岸地区(即河套地区),经秦、汉。魏、唐迄元、明、清历代修建了纵横jiāo错、覆盖大片土地的引黄灌溉水网,致力开发农业,渠水田畴银色一片,富着流银的意思。

    宁夏也有二马,即马鸿逵和马鸿宾。他们二人虽兄弟相称,但素有怨仇,关系一向紧张,可谓“一槽二马,相争不懈”。

    马鸿逵长期追随蒋介石fǎn gòng反人民,在宁夏集党政军权于一身,以军治政,以政治党;军是根本,政是工具,党是招牌。兵主要是宁夏人,经其亲自选训,军官由其亲自教导,培养提拔,高级军官都有亲戚乡里历史渊源,统治很严。

    兰州战役青马主力被击溃之后,蒋介石便将最后希望寄托在马鸿逵身上,于8 月底电召马鸿逵去重庆,要他鼎力西北,牵制解放军,一是作西北的垂死挣扎,二是争取时间,使汉中的胡宗南部南下四川,部署据守西南大计。

    为鼓励马鸿逵,蒋介石又从枯竭的国库中拿出数百万银元作为酬劳。马鸿逵对此重赏感激涕零,表示只要有一兵一卒,就要拼杀到底,“死守宁夏”。

    马鸿宾与马鸿逵则不完全一样。抗战期间,他曾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在绥西一线同傅作义共同抗击过日本侵略军。解放战争初期,他的一个团长被解放军俘虏,彭总亲自接见,并写信由其带jiāo马鸿宾。这个团长回到宁夏后,马鸿宾对其非但未加责难,反而奖了他一匹马。马鸿宾当时内受马鸿逢的刁难、限制和威胁,外受解放大军重大压力,心情十分矛盾,思想斗争激烈。他曾飞到绥远去见傅作义和邓宝珊,傅邓二人以自己亲身经历劝其弃暗投明,马鸿宾由此产生了率部起义的念头。

    宁夏的马家军,主要有两支部队,一是以马鸿逵的儿子马敦静为司令的宁夏兵团(马敦静还是整个宁马的总指挥);一是以马鸿宾之子马淳靖为军长的第81军。两支部队相比,马鸿逢的力量要强一些。但在兰州、西宁相继解放,青马主力被歼,解放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他们都犹如惊弓之鸟。

    兰州决战,歼灭了西北地区敌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青马主力,宣告了西北战场决战的胜利,奠定了解放大西北的基础。正如máo zé dōng所预料的那样,解放军完成解放整个大西北的任务中,再没有严重的战斗,基本上是走路和接管的问题了。当然,要“走”得好,“接管”得好,也还要费一些周折。

    在解放宁夏过程中,第一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和máo zé dōng的指示,从始至终坚持做两种准备,用两种方法解决宁夏问题:一是充分准备以军事力量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敌人;二是在军事压力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宁夏。

    用和平方式解放宁夏,可以避免战争的破坏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对于陷人穷途末路的宁马来说,也是惟一的一条光明出路。根据宁夏二马的具体情况,第一野战军的基本方针是军事、政治双管齐下,一打一拉分化二马,迅速解放宁夏。

    马鸿逵在重庆接受了蒋介石的数百万大洋,匆匆返宁后,即制定了所谓“打光、烧光、放水”的对策,宁夏兵团司令马敦静随即在吴忠堡召开有各军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决定破坏青铜峡公路,并占领牛首山阵地,必要时执行马鸿逵的放水计划。同时,重新调整了各军建制,设置了三道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北进。第一道防线以骑兵第20团守同心,第用军一部守靖远,新编骑兵第1 旅守景泰;第二道防线以贺兰军守中宁,第81军主力守中卫;第三道防线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