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9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五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不利条件,也有有利条件。其不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一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康、西藏五省区,面积23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近四分之一,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七国接壤,国境线长约6750公里。该区按地形特点可大致分为西藏高原、川康滇峡谷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四部分。其中,除四川盆地外,其他地区大多为崇山峻岭,地形险阻,jiāo通除滇越铁路(昆明至越南河内)、黔桂铁路(都匀至柳州)以及少数公路外,主要靠山间小路通行。因此,川北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贵州亦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谚。该区虽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除四川盆地等地外,大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很不发达。由于该区地形复杂,使敌人的回旋余地较大,我之进攻不易。

    第二,该区民族众多,有汉、彝、苗、藏。白等30多个民族,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各不相同,社会情况复杂。特别是英帝国主义为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极力策动“西藏独立”,煽动西藏地方多次向西康等地发动进攻,形成了连绵十数年的川藏战争,严重挑拨了民族矛盾,在汉族与藏族之间造成了一定的民族隔阂。而川藏战争的结果又使西藏地方政府控制了金沙江以西西康省的所有地区。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第三,西南地区是guó mín dǎng长期经营的一个地区,也是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块立足之地。盘踞川康黔一带的guó mín dǎng军,为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胡宗南部第5 、7 、18兵团,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张群部第14、15、16、19、20、22兵团等部,总计34个军85个师约50万人。盘踞云南的为云南省绥靖公署卢汉部4 个军。蒋介石在此一共聚集了大约90万人的部队准备负隅顽抗,我们必须抱定打硬仗之决心。

    第四,进军路途遥远,jiāo通不便,部队由华东向西南进军,近者2000余公里,远者4000余公里,道路崎岖,通行困难,一切补给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后方,就地补给又有一定困难。

    当然,进军西南也有不少有利条件。全国解放战争正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猛发展,guó mín dǎng军人心涣散,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在西南地区难以形成有效防御;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发展到3 万余人,并解放了黔西南、滇西、滇北、滇东南等部分地区,成为我军进军西南的有力助手;云南、四川地下党为迎接我军进军西南,大力开展工作,西南人民反抗guó mín dǎng反动统治的罢工、罢课、抗捐、抗税等斗争风起云涌。……

    在分析了进军西南作战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之后,刘伯承对敌情判断和决心要点作了如下口述鉴于敌人的防御态势,我认为:当我野战军进军西南的强大攻势发起后,位于川陕边境的胡宗南部将加速向四川撤退;同时,位于川湘鄂边区的宋希濂部可能先行退到川东和川南进行抵抗。保障胡宗南部的侧翼安全;如若四川不保时,胡来两部可能将由川东南向滇缅、滇越方向溃逃。基于以上分析,我野战军主力将充分利用兄弟部队佯动效果,沿川东和黔东方向突破,进行迂回包围并依次攻占贵阳、叙府、沪州、乐山、邓睐、大邑等地,以求截断四川境内guó mín dǎng军的溃逃之路,达到聚而歼之的目的。为此,野战军作如下部署:以第5 兵团和第3 兵团之第10军直出黔北、川南,切断敌军向云南方向的退路,尔后协同第3 兵团作战;以第3 兵团所属第11、12军,会同湖北军区指挥之第50军和第42军等部,以钳形攻势围歼宋希濂部后,直出四川东南部,与第5 兵团协力聚歼川东和重庆地区之敌;第3 、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