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1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五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东面突破,进而实行大迂回大包围,并将guó mín dǎng军主力聚歼于四川盆地创造了条件。

    (3)

    45.撕破“川鄂黔防线”。陈锡联兵团直趋川东,宋希源部一溃千里。杨勇兵团出敌不意,兵临贵阳

    蒋介石虽然把“保卫大西南”的重点放在川北方向,但在川鄂黔边也加紧了防御部署。

    孙震的川鄂边区绥署设于万县,其所属湖北绥靖总部的暂8 、暂9 军(相当于师)位于开江地区;其直属的第235 师位于巫溪以北;其所属的孙元良第16兵团之第41军三个师位于官渡口、巫山、奉节地区,第47军三个师位于镇坪以西地区。

    宋希濂的川湘鄂边区绥署设于恩施,其所属钟彬第14兵团之第79军三个师位于五峰地区,第124 军两个师位于巴东、野三关地区,第122 军两个师(仅3000余人)位于恩施以北石rǔ关地区;其所属陈克非第20兵团之第2 军三个师位于宣恩地区,第15军三个师位于来凤以北地区,第118 军两个师位于黔江、酉阳地区。

    隶属于贵州绥署的何绍周第19兵团49军两个师位于镇远及其东北地区。

    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直辖的赵子立第127 军三个师位于万县以北的开县,加强川鄂绥署的防御力量。

    guó mín dǎng军企图通过以上部署,沿大巴山、巫山、武陵山至湘黔边境构成一道防线,阻止解放军入川。

    1949年10月底,二野第3 、5 兵团先后进入湘西地区集结,准备按照预定计划于11月初开始向川南实施大迂回。此时,四野为解放鄂西南地区,并配合二野进军西南,准备于发起广西战役全歼白崇禧集团的同时,发动对宋希濂集团的作战。

    10月22日,四野首长决定,集中第50军三个师,湖北军区两个独立师,第42、47军各两个师共9 个师的兵力,由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王宏坤、参谋长张才千统一指挥,于月底发起鄂西战役,求歼宋希濂集团。

    具体部署是,第47军第139 、141 师由大庸、桑植一线出发,经来凤迂回恩施,占领利川,截断宋部西退道路,如其未撤,第二步即由西向东进攻;与此同时,湖北独立第1 、2 师及第42军第155 师(第124 师未赶到),由秭归渡江向建始。恩施前进;第50军全部由宜昌秭归间渡江,由东向西经资丘一带向恩施攻击前进。

    根据上述情况,刘邓决定对四野发动的鄂西战役予以配合,并于10月29日发出《进军川黔作战的补充命令》:第3 兵团应以现在最先头之一个军,全部轻装,沿四野第47军主力之右侧,以快速行动,直出彭水、黔江(要点),截击可能逃跑之宋匪,并协助47军歼击右侧顽抗之匪军。第3 兵团主力则依此调整部署,速按原计划分别出遵义及尾先头军跟进。第5 兵团及第3 兵团之第10军仍按原计划速出贵州。

    这样,在北线,四野发动的鄂西战役与二野进军川黔作战在作战部署上完全协调起来。第50军、湖北两个独立师及第42军第155 师为右集团,第47军主力与第3 兵团主力第11.12 军为左集团,以钳形合击态势,求歼宋希濂集团主力于黔江、彭水以东地区。在南线,第5 兵团及第10军则乘机直出贵阳、遵义。

    10月28日,四野发动鄂西战役。11月1 日,二野主力发起进军川黔作战。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统一指挥下,二野主力在四野一部的配合下,从北起巴东、南至天柱500 公里的战线上,对guó mín dǎng西南守军发起全面攻击。

    湖北西部的巴东至贵州境内的天柱,两地之间直线距离约500 余公里,是蒋介石“西南防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