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发,奔腾的佳芦河拦住了“九支队”的去路。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周恩来、任弼时亲自指挥部队和老乡们架设浮桥。máo zé dōng若无其事地坐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上,拿着铅笔专心致志地批阅电报。

    木桥架好了,为安全起见,周恩来在桥上来回走了两趟,才请máo zé dōng过河。可是máo zé dōng却要机要人员把电台、文件先运过河,他这才从容地走过桥去。

    人刚过河不久,雷雨大作,桥被洪水冲垮,“九支队”在大雨中行军,在电闪雷鸣中默默前进。傍晚时分到达佳县杨家园,为山洪所阻,即在此宿营。

    8 月18日3 时30分,彭德怀下达歼灭钟松36师的命令,命令3 纵队一部兵力吸引钟松,主力抗击刘戡部,阻其与钟松会合,而集中1 、2 两个纵队和新4 旅、教导旅对付36师的两个梯队。

    当天上午,野战军主力与钟松部jiāo锋,因天降大雨,敌后梯队仓惶撤至沙家店地区。这正是彭德怀所希望看到的。

    可是,当晚彭德怀收到中央军委的电报,得知由于佳芦河水涨,难以渡河,máo zé dōng等无法向北转移,只好转为向西北方向冒雨前行,几乎陷于绝境。彭德怀看完电报急得满头大汗。他用手指在地图上比量着刘戡、钟松两路敌人的距离,紧锁眉头,板着脸一言不发,对着地图沉思,坐立不安,眼睛红肿。他命令继续严密监视敌人,一有情况,立即报告。

    钟松被打后,急忙向刘戡求援,而刘戡借口没有胡宗南的命令不能出动,在一旁袖手旁观,钟松只好命令部队在沙家店附近高地构筑工事,坚守待援。这时,钟松发现西北野战军主力并未渡河,且就在他部队的附近,于是急电其前梯队123 旅回撤沙家店。

    彭德怀分析两部敌军态势,判断敌军并未摸到西北野战军意图,决心仍先行歼灭第36师。同时,适当调整了部署,以新4 旅阻击回援之敌。

    19日上午,máo zé dōng率“九支队”离开杨家园,于中午到达佳县城西北的梁家岔,与野战军主力会合,从而结束了长达19天的长途艰险行军。就在这里,迎来了沙家店大捷。

    当晚21时半,máo zé dōng电告彭德怀:“我们20日在梁家岔(梁家岔在柏树坞北三十里、槐树湾南十里)休息不动。”

    máo zé dōng与彭德怀之间随即架通了电话。

    8 月19日晚11时,彭德怀电报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拟明号(天)拂晓包围沙家店附近敌之两侧而歼灭之。得手后逐次向东北各个歼击之。”由于不能到中央驻地去,请中央转移到离梁家岔20里的刘全塌,以靠近主力。

    20日3 时,máo zé dōng复电彭德怀:“完全同意你对三十六师的作战计划。”“据区政府报告,刘全塌西北15里之刘庄有小股敌人,因此今天在梁家岔不动,如该敌向梁家岔前进,我们拟向槐树湾方向转移。”由此可见,中共中央、máo zé dōng的处境是何等险恶。尽管彭德怀主力已经在沙家店附近将钟松36师分割包围,但刘戡主力近在咫尺,敌人两支人马加在一起共有十万大军,而我军只有8 个旅共3 万多人,这一仗能不能打赢,还要作两手准备。因此,máo zé dōng下令,各大队轻装,备好七天干粮,把文件烧毁,随时准备向西突围。他说:“沙家店一带要打大仗,两军主力都集中在这里,地区狭小,打得好,我们转危为安,不走了;打不好,我们就往西走,出长城,进沙漠。”

    这是一天前máo zé dōng与周恩来共同筹划好的。当时,máo zé dōng对周恩来说:“钟松自以为援榆有功,头脑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