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驻佳县神泉堡。9 月28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直属单位干部、战士作了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

    他首先详细叙述了过去一年在自卫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周恩来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人民拥护我们作战,相信我们是为他们做事的。第二,我们的军队是为人民的,是人民的子弟兵。第三,党中央和máo zé dōng同志领导得好。他得出结论说:“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二年大反攻、打倒蒋介石的口号,是适当的。”

    接着,周恩来介绍了战局进展情况。他说:“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南下,过黄河,过陇海路,直到长江以北。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蒋介石总想赶我们过‘外壕’,而我们已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在北线,西北解放军也要打过去,东北解放军已经出去。“这是全国反攻的形势。”

    周恩来进一步阐明了当前的方针,说:“我们的方针就是:打到蒋管区,发展解放军,消灭蒋介石的部队在蒋管区。”他预见“这个方针在今后一年到两年间要实现”,这是有把握的。因为从guó mín dǎng方面看,有三个弱点:兵力不足,后方空虚,人民反对;而从中国共产党方面看,首先是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强,第二是土地改革,第三是扩大解放区。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这说明举行大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周恩来充满信心鼓励大家说:“今后两年我们将要登上山顶,还要鼓两年劲,蒋介石的力量已是下降的,但还没有下降到最低点。现在是运动战,将来还要打阵地战。”“我们还有困难,如军事工业基础薄弱、干部不足、粮食不宽裕等等,这些困难都要我们来克服。”“中国地区这样大,四万万五千万人翻了身,革命胜利了,对世界革命有很大意义。所以,打倒蒋介石,不要说还要两年,就是五年也划得来。同志们大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还怕等不到成功?我还有这个信心呢!”

    máo zé dōng、周恩来、任弼时和中央机关的同志在这里一起度过了一个欢乐的中秋佳节。中秋节这天晚上,在朱官寨的一个院子里,máo zé dōng、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首长请战士们一起席地而坐,就着辣椒喝酒,赏月谈天。

    当天晚上,周恩来给已远去河北平山的邓颖超写信。信辗转寄到时,邓颖超正在看信,她的秘书陈楚平打趣说:“情书来了!”邓颖超看完后,笑笑说:“这哪里是情书?是形势报告!”

    陈楚平指着信的最后一段话:“对月思人,不知健康否?于中秋节。”说:“不是有‘对月思人’吗?”

    在沙家店大捷之后,彭德怀又指挥西北野战军先后进行了岔山战役、清涧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从而使党中央的安全有了保证。

    10月10日,máo zé dōng在神泉堡起草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口号,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项政策。

    同一天,新华社公布了由máo zé dōng修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在67条口号中,由máo zé dōng加写上的有15条。在“坏人悔过自新”后边,máo zé dōng又加上了一句:“准许将功赎罪”。

    同一天,新华社还公布了máo zé dōng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颂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一个《宣言》、两个《训令》的发表,使我们的党、军队和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使人们感到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真的来到了。

    32.彭德怀创造“新式整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