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8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和任务,仔细分析了各个作战方向的利弊得失:察南敌第16军部署比较分散,但该区域城寨多,战役打响后傅作义必驰兵来援,不易速决;北平至保定间,guó mín dǎng军部署有第94军、第53军和整编第62师之第95旅,主力云集,不易取胜;大清河北地区之guó mín dǎng军兵力虽弱,但可从东。西、北三面迅速增援,难以速决;青沧线虽然敌工事较坚,又有运河、碱河等障碍,但守敌全是保安部队,且成一线式部署,较为孤军突出,是华北之guó mín dǎng军防御体系中既敏感又薄弱之点,且在该方向作战可直接威胁天津,使guó mín dǎng军不敢轻易出兵驰援东北,且刚刚结束的正太战役使guó mín dǎng军注意力仍集中在解放军主力所在的南线战场,易于达成战役的突然xìng。

    为此朱德和聂荣臻决定向青沧线的guó mín dǎng军出击,以破坏津浦铁路青县到沧县段为主。

    为了打好这一仗,6 月10日,朱德来到河北河间县,出席冀中军区干部会议,着重讲解了打歼灭战的原则:(互)集中兵力,主动作战。所谓主动就是让敌就我,而我不就敌。我能调动敌人,而不受敌人调动;(2 )打敌之侧背,包围歼灭敌人。打侧背须要胆大,要练出“yù打”敌人跑不了,“yù退”敌人追不上的本领。要发扬迅速、秘密、坚决的红军传统;(3 )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消灭掉。缺少这些原则,恰恰是晋察冀军区在正太战役以前,许多重要的战役、战斗没有能打成歼灭战的重要原因。

    6 月12日,青沧战役打响。这一带守军大多是guó mín dǎng收编的伪军,老百姓称之为“铁杆汉jiān”,解放军以第3 、第4 纵队为主力,配以察哈尔军区、冀中军区、渤海军区等地方部队,发起进攻,激战3 天,胜利结束,共歼guó mín dǎng军1.3 万余人,解放了青县、沧县、永清三座县城,控制了80公里的铁路,阻止了敌94军出关增援东北,有力地支援了东北我军的作战行动。

    6 月25日,晋察冀野战军又发起保北战役。

    保北地区,指地靠保定的徐水至汲县一段的铁路沿线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保定一带,西有险峻的太行山,东有群川河谷,宣化、大同是它的外围屏障,倒马关,紫荆关是它的内地阻隘,它们互相联络,构成表里之势,共同护卫着京师。这里是guó mín dǎng军在华北的战略基地,集重兵于此,解放军只有向保北出击,才能调动敌人,寻机歼敌。更重要的是可以钳制华北guó mín dǎng军,配合东北民主联军作战。所以,每次解放军出击保北,作战命令上都有“配合东北我军”的字样。

    战役发起后一切顺利。一周内,我军连下两城,歼敌数千,紧紧吸引住了傅作义的机动兵团。第一阶段战略任务完成,部队斩获颇多,一切都按着原定计划进行。

    固城是河北徐水、定兴两县之间的一个镇子,guó mín dǎng守军一个团,全部用美械装备,构筑的工事很坚固,有大小碉堡500 余座,大部是钢盘混凝土筑成的永备xìng工事。镇周围有5 米宽的外壕。我军以一个旅一个团攻击团城,一个旅在固城以北阻击援兵。guó mín dǎng军队为解固城之围,以四个团的兵力,在航空兵、pào兵掩护下,向我军猛攻。我军一面顽强抗击援军。一面集中优势兵力,以pào兵与步兵协同,攻破guó mín dǎng军队的坚固设施,全歼守军。

    保北战役,晋察冀野战军全歼徐水、固城、满城、完县等据点guó mín dǎng守军7000余人,取得了全歼guó mín dǎng暂编第31师的胜利,调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