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东北民主联军和晋察冀、晋绥解放军的任务是:“力求占领中长、北宁、平承、平石、平绥、同蒲各路之大部及路上除平、津、沈以外各城,孤立平、津、沈,如能占领沈阳则更好。其中极重要的是占领平绥路,打通东北与华北联系,使华北、西北我军获得军火接济。”
在部队休整期间,东总于7 月下旬在哈尔滨召开了师以上高级干部分议。会上,林彪根据夏季攻势作战特别是四平攻坚战的经验教训,提出“四快一慢”的战术原则,即:向敌人前进,抓住敌人要快;抓住敌人后,进行攻击准备要快,突破后,扩大战果要快;追击,行动要快;但发起攻击的时机要慢,要沉住气,以免仓促进攻。同时,还对“一点两面”和“三三制”战术作了进一步阐述。会议要求各部队在军事训练和今后作战中认真贯彻这些战术原则,并发扬四平攻坚战中不分昼夜英勇拼杀、连续作战的精神。这次会议,统一了战术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东北民主联军应采用的作战手段。
8 月8 日,中共中央指出,东北民主联军应乘guó mín dǎng军“整补完成,援军未到的机会,迅速发动攻势最为有利。主攻方向应以热河为主,切断沈榆线,辽南和铁岭北部进行牵制。”
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规定的任务和对秋季作战的指示,为扩大夏季攻势的战果,配合关内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决定发动秋季攻势。
自1947年5 月罗荣桓从苏联治病回到哈尔滨后,林彪带着作战科、机要科等组成前方总部,住在哈尔滨以南的双城,专务作战。他骑坐一张木椅,将两臂伏在椅背上,面对满壁大比例尺的军用地图,反复思考、计算,然后口授一封封上报军委、下达各部队的电报,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其他事全让罗荣桓管。罗荣桓称之为“林总的重点主义”。
8 月18日,林彪、罗荣桓就下步作战计划报告中共中央军委。8 月29日,máo zé dōng致电林彪、罗荣桓:“(一)计划甚好,甚慰。(二)希望你们能于9 月下旬开始作战,配合南线。(三)新的作战,似宜以有力兵团进攻山海关、沈阳线上之敌,以另一有力兵团进攻中长线上之敌,以求分散敌人,各个击破,重点放在中长路或山沈路由你们酌定。”
8 月21日,中共中央在致各战略区领导人的电报里强调指出:“我全党全军应该在目前数月内一致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整个军事形势的转变。申酉亥四个月将是敌我两军转变形势的关键,务望各同志齐心协力,争取胜利。”
8 月25日,东总提出秋季攻势作战方针是:“先在南线开始攻击,以达歼灭兵力薄弱地区之敌,并迫使敌主力向南分散,以达成我北线部队进击敌人有利机会。”
具体作战步骤预定如下:第一步,以南线第8 、第9 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武装一部进击北宁路锦榆段,吸引沈阳之guó mín dǎng军南下增援。
第二步,以第7 纵队向彰武、阜新、义县地区进攻,配合第8 、第9 纵队作战,吸引北线更多援军南下;第三步,北线主力于长春、沈阳间展开攻击,歼灭守军支援军,相机夺取城市,彻底破坏该线铁路并引诱吉林、长春之guó mín dǎng军南援,求得在运动中大量歼灭,然后突然包围、孤立吉林,吸引援军并相机攻占之。----第四步,待辽河结冰之后,主力转到北宁路锦沈段及中长路沈营段(沈阳一营口)作战。鉴于guó mín dǎng军畏惧被歼,警惕xìng高,东总要求各部队采取远距离渗透奔袭战法,从几个方向同时突然包围歼灭分散守军,或围城打援,创造在运动中予以歼灭的战机。
9 月1 日,máo zé dōng根据7 、8 月人民解放军转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