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世界历史的战略大决战的帷幕。
第十一章 回师中原
45.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进逼蒋介石,从黄河逼到长江。guó mín dǎng军在一个月追踪刘邓的作战中,在商丘、郑州、徐州之间疲于奔命,不仅损兵折将,一而且让刘邓跳出围追堵截留,跃进大别山。蒋介石对此咬牙切齿。
在三支大军南下之初,蒋介石错误地估计解放军是“立足不定,被迫流窜”,并在军官会议上自作聪明地分析了刘邓大军“流窜”的原因。
及至南征大军完成战略展开,并严重威胁其战略要地时,他才意识到máo zé dōng的真正意图。guó mín dǎng惊呼:刘邓“窜抵大别山,企图于大别山区建立根据地,与陈毅、陈赓两匪部互相呼应为祸中原,并希图破坏我津浦、陇海及平汉南段jiāo通,阻断长江航运,复可渡长江,蹂躏江南各省,东向威胁首都,西向威胁武汉,该匪不灭,后患无穷”。
蒋介石不认为自己判断失误,把刘邓的南进看成是“J 匕渡不成而南窜”,而当顾祝同调兵在沙河一线堵截时,他又越级指挥,令其返回原地,致使围堵落空。而对这一切过失,蒋介石从不自责,只指责下面各级指挥官指挥不力。他在给参谋总长顾祝同的一份电报中指出:“各部队行动,迟慢不前,屡失良机,任匪军平安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此为我军人之最大耻辱。各级司令官、部队长只知稳扎稳打,云集一团,未能区分纵队,不敢超越追击匪军,向来无显著成果,何能消除匪患,挽救危亡。兹特严令申诫:如再任匪军逃遁而至平汉路以西,各级部队长、指挥官决以纵匪、祸国害民论罪。”
蒋介石不甘心卧榻之侧有人打扰,更不情愿在中原战场再输老本,为此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坐镇九江指挥,调集33个旅,其中10旅由进攻解放区的前线调回,以徐州、西安部队牵制解放军侧翼两军,作战略配合,采用分进合击战术,“全面扫dàng,彻底肃清,不使分聚”,向大别山展开了大规模围攻,以求将刘邓消灭或困死在大别山中。
然而刘邓坚定信心要在大别山站住脚。走在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大别山上,刘伯承和邓小平不时相互会心地看着,不断重复着一句话:“蒋介石输了他第三步棋。”但是,他们也预计坚持大别山斗争将面临许多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困难。
大别山富饶而美丽,这里山野茂林修竹,松杉蔽日,金桂飘香,果木jiāo映,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但是,多次遭到guó mín dǎng残酷迫害的群众,在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惧怕,唯恐解放军来了再走,因此一开始对刘邓大军敬而远之,村镇里到处房屋倒塌,没有炊烟,没有鸡犬之声。偶尔在山涧石壁和庙宇、祠堂已经斑驳的墙上,看到当年红军、赤卫队等书写的标语:“苏维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巩固苏区”“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豪绅土地,分配给穷人耕种”。
刘伯承、邓小平开始研究战略展开的新任务,下发了(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重要指示:“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兄弟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
8 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向部队发出指示:“我军已胜利地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的任务。敌人的追截计划完全失败。今后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可能点。”
第二天,他们召开了直属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进行扎根大别山的动员,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他满怀豪情地宣布:“我们已到大别山,完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