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5 章(第2/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我们进到大别山,处于无后方作战,困难重重,但要有勇气战胜困难,特别是要打好仗。

    这次会议后,各部队领导干部带头,坚决向右倾情绪和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大大调动了部队的积极xìng,增强了斗志,很快便使大别山北麓的作战局面有了改观。

    这时,集结在大别山北部的guó mín dǎng军6 个多师,妄图合击光山、经扶地区的刘邓部队主力。刘邓感到guó mín dǎng军重兵聚集于大别山北麓,其大别山南麓兵力空虚,有机可乘。

    这时,中央军委于9 月底发来指示:“鄂东北极端空虚,你们如能乘机迅速派兵攻占大别山以南,长江以北各县,必能威胁长江,分散敌人,开展局势。”

    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作出了乘敌之隙,向大别山南麓展开的决定,以一部分兵力在大别山北部牵制和迷惑敌人,主力即摆脱敌人合击,乘虚出鄂东、皖西,寻机歼敌。

    进入大别山南麓后,刘邓指挥部队于10月上旬在发起张家店、歧亭、李家集之战,歼灭guó mín dǎng军近2 个正规旅,取得了进入大别山后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第一个重大胜利,摆脱了guó mín dǎng军的暂时“围剿”。

    随后,刘邓大军南下鄂东、鄂南各纵队,乘敌兵力空虚之机,横扫分散孤立据点和土顽杂牌军,主力兵临长江北岸,并控制了黄岗至望江一段突出部。矛头直指向南京、武汉之间,直指guó mín dǎng军长江防线的战略敏感区和要害。

    身在庐山的蒋介石,在江北的隆隆pào声中,日夜惶恐,生怕解放军渡江南进。急令第2 、第3 师从九江伸至江北岸的新春、黄梅,新编第十七旅在军舰配合下占领武穴。

    10月24日,又有新的情报:敌共有5 个步兵团的兵力,正奉蒋介石的急令,由黄安、麻城一直在我们背后盯梢兼程前进对我追截,妄图把我们压缩到长江北岸的湖沼地带,包围歼灭。

    刘伯承命令进一步查清敌情,同时很有把握地说:“这是两个战斗力较弱的敌人,整编40师曾在平汉战役中遭受过我军歼灭xìng打击,这次孤军来追,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良机。”

    当查明追敌确系孤军弱敌,正从烯水东犯广济时,刘伯承形象地说:“老蒋的五个步兵团,真是送上门的大块ròu。还是我们四川人称呼的‘臀尖ròu’啊!我们是吃定了。”

    为了察看地形和选择战场,刘伯承特意登上了淆水附近的三角山。行进途中,刘伯承讲起关于狼咬人的故事。他说:“我们成都的乡下有一条坡路,狼专门候在那里,等推手车的人走到半坡时,就扑上去照准他的屁股吃一块ròu。推手车的人可怜哟!车子是他的命,一松手就会掉下山坡;倾家dàng产。这样,人想跑也跑不了,只好乖乖地让狼吃了一块ròu。好大的一块臀尖ròu哩。我们不做那种舍命不舍财的推车人。你们看,我们丢下坛坛罐罐,一身轻松来到大别山,至今连件棉衣都没得穿。为什么?就是为了让蒋介石把我们丢下的坛坛罐罐所有的包袱统统背起,然后再吃掉他!至于战术,有三种。第一,牛抵角;第二,马蹄;第三,狼的战术。牛抵角是笨拙的,消耗太大,两败俱伤。马呢?不管蹄于甩得多么凶,最终黔驴技穷,免不了被老虎吃掉。还是狼的战术最高明,就是我们四川的那种狼。”

    10月25日,刘邓得知guó mín dǎng军已进至新春东北的漕河镇地区,遂决定把分造在长江北岸的部队立即集结,决心打个歼灭战,部署如下:10月26日上午9 时许,guó mín dǎng追尾部队前卫部队抵高山铺,与第1 纵队警戒部队接触。警戒部队依计退到马奇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