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看重的是沈阳。卫立煌是guó mín dǎng军队内部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资格高级将领,蒋氏对他既倚重,又不太放心。因此,他虽然名义上掌握东北guó mín dǎng之党政军大权,但在许多情况上,并不能完全做得了主。

    卫立煌到达东北后,吸取陈诚失败的教训,采取持重态度。他分析,依现有在东北的guó mín dǎng军队,向解放军进攻则力量不足,但若防守一些战略要点,力量还是有余的。所以,当务之急是积蓄力量,固守沈阳,以待时局的变化。于是,上任伊始,便主张重新整军,固守东北,提出所谓“固点、联线。扩面”,“重点不重线”等作战方针,要打通沈锦联系必须补充东北兵源,使在解放军冬季攻势中受损的部队恢复元气;同时必须从华北增兵锦州,由锦州、沈阳同时对进,否则沈阳南下部队有被东北解放军层层切断,分别包围歼灭的危险。此外,卫立煌还强调,将主力集中于沈阳,足可以牵制住大量东北共军,从而解救华北的威胁。

    1948年2 月初,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向辽西、辽南发起猛烈攻势,在东北各据点防守的guó mín dǎng军队阵脚大乱,各地迭电告急。蒋介石也格外焦虑,再三电令卫立煌派兵解各地守军之围,并打通沈锦线。但卫立煌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解放军的真正意图是围城打援,消灭guó mín dǎng东北军主力,故不能轻举妄动,上其圈套。所以不管蒋介石的催逼和四周的风云变幻,仍然坚持自己的既定主张,把主力纷纷集中在沈阳附近,一面大力收揽人心,补充兵员和装备,一面加意整军经武,检查督促各部进行军事训练和实战演练。

    蒋介石与卫立煌的争论持续了好几个月,其间蒋多次下令卫立煌南下,卫都不肯实行,卫立煌多次派东北要员南下说服蒋介石接受其固守沈阳的计划。最后,蒋介石不得不让步,同意了卫立煌的计划。其实,无论是卫立煌,还是蒋介石,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觉,以为guó mín dǎng大兵团集结,解放军无重武器,无攻坚大城市的能力,因而可以固守东北。无论重兵集结于沈阳还是集结于锦州,基本力量解放军是消灭不了的,一旦时机成熟,东北guó mín dǎng军还可配合关内战场组织反攻。

    蒋介石一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解放军的力量。

    事实上,东北guó mín dǎng军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长春已久被东北解放军围困,粮食困难,每日军民需粮300 吨,只能空投110 吨,冬季燃料已完全绝望。若是一旦沈阳陷入相同情况,蒋介石所有的运输机和汽油都无法维持东北这么庞大军队的供给。加上,东北guó mín dǎng军在东北解放军的连续打击下,将士多无斗志,已丧失了持久作战的能力。以如此饥饿衰疲之师,固守长春、沈阳,岂有不败之理?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卫立煌,当时都不愿正视这样的事实。

    蒋、卫矛盾无疑加剧了东北guó mín dǎng军形势恶化的速度。

    6.长春战略:从军事硬攻到长因久围

    1948年5 月下旬,林彪集中两个纵队试攻长春。由于兵力和火力部署没有形成绝对优势,攻城时没有采用近迫作业和坑道bào破方法,作为东北军事主帅的林彪未亲自到前线指挥,对长春敌情。地形都没有弄得很清楚,就匆忙地下令发起攻击,结果只占领大房身机场及长春外围的几个据点,歼敌5000余人,而自己亦伤亡2000余人。

    直到这时,林彪才意识到敌人的战斗力和防御工事都比原来估计的要强大,夺取长春的条件还不成熟。5 月四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决心改变硬攻长春的方针。电报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