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1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整个战争进程。”

    接着,邓小平转过身去,指着地图说:“你们看,要解决黄维,我们还必须要看住杜聿明,千万不要让他跑掉,也不能让他增援黄维。同时,还要阻住李延年、刘汝明,不能让他们再往北前进一步,他们离双堆集已经很近了。我们的胃口很大,任务也很重。”

    听了邓小平的分析,刘伯承风趣地说:“这好比一个胃口很好的人上了酒席,嘴里吃一块,筷子上扶一块,眼睛又盯着碗里的一块。现在我们要吃一个,挟一个,又要看一个。”

    “我们就是那个胃口很好的人了。”陈毅笑着说道。

    “我们有好胃口,还要有更好的头脑。”邓小平说:“从敌人固守着眼,我们惟有集中火力,各个分割歼击,准备从10天以至更长的时间来解决黄维,此种计划是稳当的和可靠的。”

    “是啊,对付黄维这个老冤家,我们不仅要有很好的头脑,而且还要充分估计敌人的实力,必须使自己保有余力,足以应付任何意外的情况。”刘伯承补充说。

    经过讨论,总前委决定调整作战部署,并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

    在作战部署上,将包围黄维的中野主力和华野部分纵队分成东、西、南三个集团。陈赓第4 纵队、秦基伟第9 纵队和豫皖苏独立旅为东集团,担任主攻任务,对双堆集以东的阵地发动攻击,以陈赓为总指挥。

    以杨勇第1 纵队、陈锡联第3 纵队和周志坚的华野第13纵队为西集团,陈锡联为总指挥,对双堆集以西之敌阵地发起攻击。

    以中野杜义德第6 纵队、华野成钧第7 纵队组成南集团,以杜义德、王近山为总指挥,负责攻击双堆以南的敌军阵地。

    在调整作战部署同时,我军也改进了战法,避开敌军猛烈的火力,采取迫近作业,通过挖掘大量堑壕、jiāo通壕,伸向敌军阵地,缩小对敌的包围圈。逐步消灭了双堆集外围的敌军一个又一个支撑点,将黄维兵团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内。

    龟缩在隐蔽部里的黄维,整日沉浸在昏昏的冥想之中。按蒋介石的原有意图,是把第12兵团使用在华中方面,以确保武汉和阻止解放军南渡长江。由于华东战场危机,蒋介石慌不择路,将第IZ兵团拖上了徐蚌战场。谁知走上徐蚌战场后,就开始了12兵团的背运时期。

    第12兵团从角山匆匆出发时,各军都还未召集齐整,作战准备不足,人员武器粮弹俱未经过大战前的缜密调整,官兵情绪低落;一路上又不断遭到解放军的阻击,十分疲惫。好不容易来到了徐蚌战场上,谁知一进入战场,就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连对方所在的方向都摸不清,不仅没有后方补给线,也没有友军联系,孤军作战,结果被困在双堆集狭小的地区。

    想到这里,黄维不禁长叹一声,颓丧地自言自语道:“不知战之地,不知战之时,岂不败哉!”

    黄维想到了一死,然而,他又不甘心就这样完蛋。他在隐蔽部里,来回地踱着步,考虑下一步的打算。他想来想去决定派副司令胡琏回南京一趟,一来可以面见蒋介石,面授机宜,也许能带一线希望;二来如有不测,还可为党国留下胡琏,他年轻有为,将来还能东山再起,而自己也许只好与第12兵团共命运了。

    于是,他派人把胡琏请来,对他说:“伯玉老弟,你都看见了吧?现在局势非常不利,共军四面包围我于这弹丸之地,每发pào弹都要伤我几十个弟兄,长此以往怎么了得,我想请你立即飞赴南京,面报校长,领受良策,以解倒悬。”

    “培我兄,我回南京后你们又该如何呢?”看着两眼通红。满面憔悴的黄维,胡琏担心地说。

    “咳!现在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一只希望你速去谒见校长,请兵增援。……这样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