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6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部队包括东野第4 、11纵队最好能在东北主力尚未动时即能包围一股较大敌人,以拖住敌人为好。

    林、罗、刘所提各项困难都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当他们接到中央军委18日18时电报后,立即于19日复电中央军委,表示:“我们决遵来电于22日出发。”

    至此,中央最终确定了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短短一句话,分量却重如千钧。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máo zé dōng又致电东北野战军,嘱其采取秘密入关方式,不要惊动傅作义。要求他们不走山海关,暂不打唐山之敌,待完成包围动作后再行攻击。

    与此同时,máo zé dōng还巧妙地指示:“令新华社及东北各广播台在今后两星期内,多发沈阳、新民、营口、锦州各地我主力部队庆功祝捷练兵开会的消息,以迷惑敌人。”

    于是,黑土地上的硝烟尚未散尽,刚刚在风霜雨雪中经历过生死搏杀的将士们,还没有在休整地暖过冻僵的身体,还未驱赶走不堪的疲惫,便要离开故土,投人另一场伟大的战略决战。

    考虑到东北野战军的各种困难情况,经过请示máo zé dōng主席同意,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下令部队于11月23日向关内开进。踏着月色,披着星光,东北野战军告别战斗了三年的硝烟未尽的黑土地,向关内进发了。

    这是解放战争中的又一壮举。80万正规军,15万随军民工,10万匹战马,5000门火pào,130 辆装甲战车,11辆坦克,组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马蹄踏碎冰雪,车轮碾压着大地,百万人马的行进,汇成一股巨大的声响。这声响同山风融合了,变得难以分辨。重重叠叠的山峦遮挡了这支大军的身影,密密层层的丛林隐蔽了这支大军的行踪。

    随着这支大军的秘密入关,平津决战悄然提前了。

    11月30日,林罗刘率轻便指挥所乘火车,由沈阳出发到锦州换乘汽车,经义县、朝阳、建平、平泉、宽城从喜峰口入关,12月7 日先于部队到达蓟县孟家楼。

    81.傅、蒋之争,傅作义准备了两条退路

    傅作义没有想到林彪、罗荣桓的部队来得这么神速。

    辽沈战役结束,傅作义的处境在一夜之间变得非常糟糕。卫立煌47万部队被消灭,东北野战军矛头指向关内,傅作义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被打击的目标。一个月前,傅作义的日子过得还踏实一些,那时关外有卫立煌,中原有刘峙、白崇禧。虽然陆上jiāo通已经断绝,毕竟还能遥相呼应。但是,转眼之间,东北的卫立煌没有了,南面的刘峙也陷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人的联合打击之中。华北“剿总”突然被孤悬起来,就像一叶靠不着岸的孤舟。

    本来应付华北野战军已经非常吃力,此时,再加上80万东北野战军入关,如何收拾局面?傅作义思来想去,理出了三条出路:第一条路,固守津塘,并以塘沽为中心,构成d 公里的半弧形滩头阵地,防守待援,准备不得已时由海上或沿津浦线南撤;第二条路,固守平、津、塘;第三条路,西退绥远。

    这正是máo zé dōng和中央军委分析的三条路。

    对于傅作义面临的这三种选择,蒋介石、美国人和傅作义本人各有算盘。

    11月4 日,傅作义应召赴南京参加军事会议。这天,傅作义乘一架美制“天雄”号座机飞往南京。他特意穿了一身深绿色将军服,领章上佩戴着上将军衔,显得比平时威武了许多,但神情冷峻,沉默不语,显得心事重重。

    蒋介石为保存实力,重建江南防线,想将华北兵团全部由海上南撤,万不得已从陆路南撤,不管怎样,只要撤回江南就好。美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