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赫尔利少将赴华后,情况又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那就是在对待中国共产党问题上。在罗斯福眼中,赫尔利是忠实于他的好老头。1944年9 月,罗任命赫为总统私人代表赴华,不久又任命他为驻华大使,全权代表总统推动上述对华政策。

    可惜的是,赫尔利在执行罗斯福的调整后的对华政策时,可以说并没有完全忠实于罗斯福,他过多地偏向了蒋介石,赫氏一到中国的第二天,就对蒋介石表示,总统给他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民政府的巩固和拥护您做中国的领袖”。随后,一方面推动国共接触,企图找到一个“以中共jiāo出军队”为条件,给其。“合法”地位的途径。另一方面,则坚决反对向guó mín dǎng以外的军事集团提供美援,赫尔利的赴华,使美国在华的主要工作目标,变得遥遥无期了。

    赫尔利在1944年12月24日致美国国务卿的电报中明确提到自己来华的目的是:(一)防止国民政府崩溃;(二)支持蒋介石任共和国总统和军队统帅;(三)协调委员长与美军指挥官的关系;(四)促进中国战争物资的生产和防止经济崩溃;(五)为打败日本统一所有中国军队。

    赫尔利的赴华说明美国的对华政策的重点已放在支持蒋介石来统一中国的军事力量上了。此种人事更迭,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由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积极加强中国抗战力量而转变为扶蒋fǎn gòng政策,或者用一些美国人自己的话说扶蒋抑共政策。

    赫尔利于1945年4 月2 日还发表声明明确宣称:“美国只同蒋介石合作,不同中共合作。”随着中国抗战胜利的到来,美国所持的这一对华政策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进一步加剧。

    日本的如此迅速投降,美国人也根本没有料及。面对突如其来的战后中国局势,对杜鲁门是一个措手不及。而赫尔利则采取“授蒋内战”的政策,认为大力加强guó mín dǎng,支持蒋介石,才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和避免内战。中共会因为蒋介石力量的增强而避免与guó mín dǎng打仗。显然,赫尔利的举动与美国对华的主要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

    1945年10月2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就宣称: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合作解决其种种问题,鼓励并协助其发展为统一、强大、合作与民主之国家。

    11月19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表题为《中国:什么是和平的代价??社论,内称:“美国应全力支持国民政府,协助中国完成统一独立,……”第二天,美国纽约《太阳报》刊载了赫尔利对《生活》杂志社论的评论文章,在这一评论中赫尔利再次重申了全力支持国民政府的立场。

    美国政府的此种扶蒋抑共政策的危害xìng,正如máo zé dōng所指出的那样“在于它助长了guó mín dǎng政府的反动,增大了中国内战的危机”。

    在对蒋介石政权援助方面,美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抗日战争的结束而停滞。翻开美国援助蒋介石的日程表,对于美国援蒋fǎn gòng的既定政策就一目了然了。

    在军援方面:8 月28日美国政府送给guó mín dǎng政府租借舰艇8 艘,是日,中国接舰军官在美国迈阿密正式接收赠舰8 艘,计有护航驱逐视2 艘、驱潜舰2 艘、布雷扫雷舰4 艘,分别命名为:“太康”、“太平”、“永兴”、“永泰”、“永胜”、“永顺”、“永定”、“永宁。

    9 月5 日杜鲁门根据美国军方的建议,批准继续向国民政府提供6 个月的租借物资。其中包括:利用美海空军为guó mín dǎng政府运兵、继续运送已经贮存在印度和缅甸的准备供应中国的物资,以及将中国西部贮存的美军物资转jiāoguó mín dǎng政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