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再组织20万武装。
会议同意刘少奇的报告,并通过máo zé dōng、周恩来提出的关于组织问题的建议,决定:“在工作紧张时期内,书记副书记行使政治局职权。
同日夜,刘少奇代中共中央起草向各中央局发出(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电指出:目前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guó mín dǎng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至此,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在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并具体阐述了这一方针的内容和部署。
“向北发展”,就是大力发展东北、华北共产党及其军事力量,力争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支持全国各解放区及guó mín dǎng统治区人民的斗争。
“向南防御”,就是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对付guó mín dǎng军队的大举进攻,保证共产党军队主力完成向北发展的任务。
这个“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主要部署是:卜)晋察冀滁冀东外)和晋绥两区现有力量,坚决打击傅作义、马占山向察哈尔、张家口的进攻,完全保障察哈尔全境、绥远大部、山西北部及河北一部,使之成为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基本战略根据地之一。
(二)山东主力部队和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先由山东调3 万兵力到冀东,协助冀热辽军区肃清伪军,开辟热河工作,完全控制冀东、锦州、热河。由山东调3 万兵力进入东北发展。
(三)华东新四军(除5 师外)调8 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保障与发展山东根据地及冀热辽地区。浙东部队向苏南撤退,苏南、皖南主力撤返江北。
(四)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以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员。罗荣桓到东北工作。将山东局改为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现在的华中局改变为分局,受华东局指挥。
(五)晋冀鲁豫军区,竭力阻滞并打击顽军北上部队,准备3 万兵力,在11月内调到冀东和进入东北。
(六)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由“向南发展”到“向北发展”,完成这一举足轻重的战略转移,中共中央用了40多天。这首先是以máo zé dōng为首的中共领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数十日内,作为这一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的刘少奇则适时把握住了中国革命形势所出现的这一“千载一时之机”,能动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迅速争取东北的决策,高瞻远瞩,多谋善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并在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制定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由于这一方针的确定以及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实施,对于敢于发动fǎn gòng内战的蒋介石将会产生致命的打击。
14.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争闯关东
随着“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以及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号令的下达,从各个解放区抽调的部队和干部立即像潮水一般涌向东北,形成了有史以来少见的10万大军闯关东的壮观景象。
闯关东,是旧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山东、河北一带穷苦人民的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乡活不下去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