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从各解放区调来的军事、政治、技术和地方干部共2 万多人按照中共中央实行分散的方针分赴北满、南满。东满、西满广大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地方武装。
在如此短促的时间里,对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和中共中央党政机关进行如此规模的大调动,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空前的。十余万军队和干部,由南向北在数千里战线上移动着。这种移动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南防御”是公开进行的,从浙东、苏南、皖南和皖中解放区向苏北及皖东后撤;而原在苏北和皖东的主力则迅速向山东开进。二是“向北发展”也就是向山东和东北运动的中共武装力量则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迅速向东北进军的。这二者在当时为的是什么呢?都是为了保卫抗战成果,建立一定的能与蒋介石集团相抗衡的实力,以争取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实现国内和平,使战后的中国不再为战争所困扰,能够走上一条和平发展的民主之路。
第五章 极不和谐的和谈画面
16.偷鸡不成蚀把米
重庆最高级别的谈判,没有驱散神州大地上空的内战yīn云。而这一战争的主因是蒋介石一面与máo zé dōng握手言和,一面却向他的部下发出抢占由中共同日本人浴血苦战并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的那一部分国土及其战略要地。
1945年9 月20日,正当国共两党在重庆的和谈陷于僵局之时,蒋介石向guó mín dǎng各战区司令长官发出了一份绝密电报。电文曰:目前与jiān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jiāo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jiān党作具体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的这份电报,再清楚不过地表答了其对待和平谈判的真实意图。对于蒋介石来说,与máo zé dōng在重庆言和,只是一种手法,以此稳住和拖住中共,以争取时间调兵受降,抢占全国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取得军事上有利地位,以武力压垮或打垮中共,迫使中共在和谈桌上屈服。
然而,蒋介石要取得军事上有利地位,并非一招一势就能解决的。尽管蒋介石日夜不停地向华中、华北调运军队,但毕竟千里迢迢,困难重重。幸亏有美国的全力支援,调动了巨大的海空军现代化运输工具和美国海空军部队为其运兵,否则在重庆谈判桌上将进一步失去“分量”,更加难以压服中共。
随着蒋介石一声令下,从8 月中旬起,他的百万大军便由海陆空三条jiāo通线,杀气腾腾地涌向华北、华中地区在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下,其下辖7 个军,以主力进占同蒲铁路沿线,一部进入中共领导的以长治为中心的晋东南解放区,即上党地区。
由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指挥的6 个军,在夺取归绥(今呼和浩特),集宁等城市后,遂沿平绥铁路东进,兵锋直指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
胡宗南这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抗战八年中没有什么建树,下山摘桃子动作却很快。其一下出动了8 个军,以主力东出潼关,沿陇海铁路东进,一部北渡黄河,沿同蒲路进至临汾以北地区,拟通过石太线,东出娘子关,进占石家庄等地。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也在蒋介石驱使下,指挥3 个军,沿平汉铁路北上,计划与胡宗南部共同占领平津等地区。
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则调3 个军进占商丘、徐州,准备继续北上,打通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出动两个军,企图占领浦口,蚌埠,并计划与徐州的蒋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