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颗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子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

    这段话,是máo zé dōng在日本投降后第四天的延安干部会议上讲的。他的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抗战胜利初期内战发生的基本原因。

    应当承认,蒋介石集团在抗战中有一定的贡献,那么应该属于其摘的“桃子‘”理所应当由其去摘取;而中共在抗战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不让其摘取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桃子”,就太没有道理了。蒋介石这种“分配”方式,是任何一个对于中国抗战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政党和团体所不能接受的。

    此时的中国国内,从太行山上的激战,到平汉路上的jiāo火,还有绥远、察哈尔地区国共两党间的争战,乃至整个华中、华北的搏斗,其缘盖出自此。

    如此这般,在《双十协定》签字后不到3 个月的时间里,内战事实上已在不断进行,内战的事实已经客观存在。不过,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内战尚未成为全国xìng的,还是限制在一定范围的,是紧紧围绕和谈而展开的。国共两党都没有停止和谈。蒋介石认为他并没有放弃政治解决的打算;máo zé dōng也讲,要继续在谈判桌上与guó mín dǎng作斗争,迫使蒋介石最终停止战争。总之,说到底,这期间的一切“战”,都是为了“谈”,为谈判增加筹码。

    máo zé dōng由重庆返回延安后。中国共产党的总谈判代表周恩来仍留在重庆主持和谈。

    周恩来和陪同máo zé dōng回延安后又返回重庆的王若飞此时的任务是继续同guó mín dǎng代表谈判,解决《双十协定》没有解决的问题。

    10月20日,在重庆的第二轮商谈正式开始,地点是宋美龄在市区的住宅之一的中四路德安里103 号。参加会谈的代表,中共方面是周恩来、王若飞;guó mín dǎng方面只剩下了张群。王世杰、邵力子3 人。张治中没有参加,去处理9 月份新疆的“伊宁事件”了。

    《双十协定》的第二条规定:“关于政治民主化道路问题: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取必要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现双方正与各方洽商政治协商会议名额、组织及其职权等项问题,双方同意一俟洽商完毕,政治协商会议即应迅速召开。”因此,有关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基本原则已经确定,出席政协会议的名额也已达成协议,暂定37人。现需要进一步商谈的,主要是名额的分配、组织及职权等问题。经协商,大部分问题均达成了协议。双方一致同意,政协代表的名额为36人,由四方面组成。其中:guó mín dǎng方面9 人,共产党方面9 人;民盟9 人;无党派社会贤达9 人。

    然而,到了政协开幕前夕,蒋介石却又出尔反尔,在代表名额问题上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

    原来,到了政协开幕前夕,蒋介石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民盟与中共的关系特别好,在政协会议上可能完全倒向中共一边。此外,无党派的社会贤达,蒋介石虽然可以拉过去一些代表,但不可能完全控制。这样一来,中共不可能被孤立,guó mín dǎng倒有被孤立起来的可能。

    于是,蒋介石及其谋士们决定在民盟的代表名额上打主意。

    民盟,即中国民主同盟,其前身为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 月由反抗guó mín dǎng压迫,谋求共同生存的各中间党派在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基础上秘密成立,当时定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参加该同盟的主要有三党三派,即青年党、国社党、第三党和救国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