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东麓对山海关守军侧背的薄弱部位进行包围。
杜本人也亲自督战。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太大,杨国夫的7 师尽管全力阻击,但也拦不住强大敌人的全力冲击。
杨7 师顶不住了。他及全师从山东由陆路长途行军至山海关,没经休整即投入战斗。当时幻想到东北后能拿到新qiāng新pào,但到了山海关才发现根本不可能。战斗中与山东地区完全不同,没人送饭送水,甚至连伤员都找不到人抬。左右配属的部队,大多是临时“扩军”凑合起来的部队,一听见pào响就四下溃散。当杨国夫得悉九门口、义院口均已失守,如再不转移,全师将有被合围的危险情况后,没等李运昌的命令,于16日早撤出山海关,沿北宁路后退,仅留下少数部队担任掩护。
16日早晨,guó mín dǎng第13军向山海关正面发起总攻,然而得到的回答是一片寂静。
后来,杜聿明才知道,守卫山海关的中共主力已于16日晨撤出了山海关。
对于撤退的原因,李运昌这样说:“从11月8 日至16日,敌以7 万人向山海关九门口正面进攻,激战多次均被我军击退,乃以三个团出城子峪口,迂回山海关和九门口侧后,企图包围我军。我因兵力不足,无预备队阻击敌人,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下,不得已于11月16日撤出山海关。是日下午,13军与52军一部在山海关以东地区会合,蒋军终于占领了山海关城,打开了陆路通向东北的大门。”
山海关阻击战,前后激战半月余,迟滞了guó mín dǎng军进攻,有效地掩护了新四军3 师、山东解放军等主力部队进入东北,并为日后战胜guó mín dǎng军积累了经验。
27. 决计避战一一个根本xìng意见我军放弃山海关后,开始北上;而guó mín dǎng军占领山海关后,除留第13军之54师、第52军之195 师守备山海关及附近战略要点外,其主力部队继续北进,企图趁我军兵力转移不及组织新的防御之机,夺取北宁路山海关至锦州段。
此时,杨国夫的山东7 师因撤出山海关前,军情太急未及通报李运昌,直到第二天李运昌才获悉杨7 师已撤至绥中。máo zé dōng主要是靠收听新闻广播得知山海关我军已失利的消息的。尽管战况很不妙,但máo zé dōng考虑到独霸东北的需要,山海关。绥中之线还是要坚守。为此,他致电李运昌、沙克、命令“山海关、绥中、兴城之线,必须坚守。掩护我主力黄梁集中锦州。时间至少三星期,多则两个月。”在此电中,máo zé dōng指示李运昌、沙克报告所部兵力和战斗力情况。
李运昌如实报告了其所掌握的军情:山海关至兴城一线共有正规部队二万人。其中山东部队(杨师)有战斗力,他属下的冀东19团、22团是县大队改编的,战斗力差;还有地方武装和驻葫芦岛的36团也都没什么战斗力。电报实际上反映了靠李昌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