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城,东北局势更加严重。
就在这同一天,黄克诚3 师全数抵达锦西江家屯。第3 师的到来,无疑是一件大喜事。
这里有一个chā曲。
11月上、中旬,当guó mín dǎng军正在准备向山海关发起攻击时,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3 师到了冀东的山河、玉田一线,山东一师梁兴初部也抵达冀东地区。东北局也许已察觉到山海关兵力不足,于是两次电令黄克诚,要他率部赶至山海关及其附近地区,并统一指挥梁师,配合在山海关的守军打击guó mín dǎng军杜聿明部,守住山海关。
黄克诚接电后感到十分为难,因为新四军3 师刚经过几千里的长途跋涉,极度疲劳,要赶到山海关以南之抚宁地区,与山东梁师会合,起码也要有6 天时间,如此匆促作战,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为此,黄克诚只好分别致电延安和沈阳,说明存在困难,请求指示。
10月14日,máo zé dōng复电黄克诚,同意他的意见,嘱他不要去山海关,而令其与山东梁师分路平行前进,限24日左右到达锦州地区休整。第二天,máo zé dōng又致电东北局,告知中央对黄、梁两部行动的指示,电报说:我黄、梁两部4.2 万人,远道新到,官兵疲劳,地形不熟,目前开至义院口、驻cāo营,必无好仗可打;即便歼敌一部,不过战术胜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势将处于被动。应令黄、两师从冷口、界岭口分路隐蔽开至锦西、兴城三角地区,处于内线,休整部队,恢复疲劳,补充qiāng弹,熟悉地理民情,创造战场,演习夜战,准备决战。
延安比较实事求是,实际上否定了东北局急于求成,御敌于山海关之外的意见。不过,máo zé dōng对整个东北的形势也偏于乐观,他还是打算在锦州地区决战,而没估计到guó mín dǎng军进展得那么快。
此时,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盼望已久的黄3 师终于来到了。但是来到东北的黄3 师已非昔日纵横在苏北的黄3 师了。经过近2 个月的长途跋涉,部队严重减员,战士们身着破衣烂衫,缺少弹yào和重装备。按照黄克诚的设想,部队应该立即休整,补充qiāng弹和棉衣棉裤。谁知到这里一看,条件和形势与苏北老区差得太多,地方民主政权早已不知去向,要吃没吃的,要穿没穿的。东北气候较南方冷了许多,新四军官兵不仅穿得破旧,而且衣被单薄,无法御寒。更可气的是,与老区截然不同,老百姓不理睬人民军队,因此部队情绪低落。
丢掉了山海关、锦州,延安和东北局都不甘心。锦州失陷前后,延安屡次电令林彪,设法组织反击,把侵人北宁线锦榆段的蒋军或消灭,或赶走。
此时,黄克诚部已到达锦州附近,山东1 师、2 师主力也已前来报到。兵力倒是大大增加了,可现在马上打大仗,行吗?黄克诚坚决反对在锦州地区同敌人拼。
此时,黄克诚自己也窝了一肚子火,他是个再实在不过的人,北上动员时说得那么好,现在怎么向战士作解释?又要马上打大仗,而这个仗又根本无法打。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再不向中央表白不行了。于是他立刻向máo zé dōng发了一封电报。该电文日:(一)3 师主力已于11月25日到江家屯,锦州亦于此日失守。
(二)部队50多天行军,极疲劳。自华中及沿途动员,均说坐火车汽车到东北背好武器等乐观心理。现在处于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无经费、无医yào、无衣服鞋袜之困难情况,部队士气受极大影响。锦州至山海关以西地区土匪甚多,少数人无法通行,战场极坏。而顽已占锦,直起沈、长。
(三)在上述情况下,我提议我军应暂不参加主力战,进行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