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路沿线各大城市以及营口、锦州、吉林、龙江、安东等城市,则需准备被guó mín dǎng军队占驻,我需作撤退准备,目前尽可能抓一把,并布置秘密工作及群众工作的基础,但工作童心不要放在这些城市中。东北局应本上述方针速作部署。但林彪在北宁路附近,罗、萧在东满均各须组织一支野战军,作为机动突击力量。
中央最后指出:上项具体部署,由东北局及林彪决定电告。上述几电内容,集中表明了中共中央对东北工作重心转移的果断决策,并且高度概括出这一重大战略方针调整的核心任务,这就为东北局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指明了正确发展的方向。
在这一段时间内,部分东北局领导人认为时机有利时,还可集中兵力,消灭guó mín dǎng军,夺取大城市。这种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文件上:一是11月29日,东北局做出关于今后新方针的指示。在这个精神提出:“目前我党已无独占东北之可能,必须改变计划。”强调:在过去的情况下,把工作重心放在南满及长春路沿线各大城市是正确的,现在由于情况变化,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沈阳至哈尔滨一线之长春路两则的广大地区,以中小城市及次要铁路为中心,创造强大的根据地,面向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以便在苏军撤退时与guó mín dǎng争夺这些大城市。
二是12月5 日,东北局给中央的复电中。该电仍坚持要夺取沈阳和长春。电报认为“除北宁作战部队外,我们拟集中3 万至4 万主力夺取沈阳,并集中二万主力威胁长春。”“如蒋军开到后,苏军即撤走。我即坚决争取消灭顽敌,先占领沈阳,再夺长春。”
东北局是11月四日撤至本溪的。在此之后,为统一思想,刘少奇就东北工作的发展方向问题,又连续5 次致电东北局,指示他们在今冬明春“应集中力量发动农民减租,解决土地问题”,确立我们对guó mín dǎng的优势;其中12月7 日,刘少奇同意东北局5 日复电的部署并重申了中央的战略方针。刘少奇再一次指出:……第一由于目前国际条件不够,第二由于我在东北还有各种缺点,我企图独占东北,特别是独占东北一切大城市已经是肯定的不可能,因为苏联为了照顾与美国的关系,不能完全拒绝蒋军进入东北和接收大城市,我亦不可阻止蒋军进入东北,即使在苏军撤退后我们消灭进入东北之蒋军占领东北大城市,美军还有可能进入东北。因此我们目前不应以争夺沈阳。长春为目标来布置一切工作,而应以控制长春路两侧地区建立根据地,利用冬季整训15万野战军,建立20万地方武装,以准备明年春天的大决战为目标来布置一切工作,这是一个工作方针问题,望你们迅速考虑成熟,加以确定,否则动摇不定,妨害工作,丧失时机。
……请你们注意目前事实:杜聿明两个军由山海关打到锦州几乎未遇严重抵抗,我之东北新部队还不能作战,黄、梁、杨国夫等部因疲劳没有地方群众配合及各种困难,如不经休整准备,亦几乎不能作战;阻断北宁路及大量歼灭顽军暂时是不可能的。林彪2 日电部署以旅为单位分散打土匪、做群众工作是对的。因此目前与顽军作战,我们一切条件都不够。但我们必须利用东北一切对我有利的条件,迅速准备,以便明春能够进行胜利的决战。
刘少奇提醒他们注意建立东北长期永久的根据地,加强长春铁路两边深远后方的工作。他指出:必须派必要的老部队和干部去开辟工作,建立后方,建立工业,组织与训练军队,开办学校,以便能够源源供给前线,有如汉高祖之汉中。只有这一计划的成功,我在东北的斗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能迟早争取胜利。你们部队和干部应该更高度的分散到内地去建立工作。看到现在,还要看到将来。看到顺利的情况,还要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