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4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营为基础把一个最差的新的团补充进去,成为一个主力团,另以一个营作基于扩编为一个次等的主力团再由老团中抽调干部去加强另一个新的团领导,这样来编成的旅很快即可以成为一个有突击力的野战兵团。

    “……上述指示各级首长须切实研究传达,并切实执行。”

    12月8 日,东北局为与敌长期斗争,建立根据地,就合编新老部队的具体布置,发出致林彪、陈云、高岗、吕正cāo。彭真并报中央电,该电指出:我们独占东北目前已不可能,沿长春路各大城市将为guó mín dǎng所接收。我在北宁线作战,因主力初到已不可能阻止guó mín dǎng沿北宁线之进逼。因此我们同顽军的斗争应该有长期的准备,同时为了解决目前主力没有后方与广大的阵地作依托之困难,以及加强新编兵团之作战指挥能力起见,……将主力与新成立兵团合并指挥单位,组成野战兵团并成立军区基干兵团及县的武装……因此提出以下布置:(一)以黄克诚师与李运昌部合并指挥单位,担负山海关至锦州大凌河以西沿线之作战,由李、黄负责另组成一地方xìng之基于兵团以共同创造热边根据地。

    (二)暂以梁、杨、罗三师组成一纵队与李黄均直接归林指挥。以李、吕组成之后方为后方,担负由大凌河以东至奉天沿北宁线之作战,并协助创造辽西根据地。此一纵队将留作为作战重点转移之机动力量。

    (三)邓克明旅、赵承金旅与24旅直属于吕、李指挥,除参加沿北宁线作战外,首先必须集中力量解决新民、彰武、法库之土匪并负担掩护根据地工作之开展。

    (四)有近登陆之罗舜初部(约1.4 万人),将置于沈阳以南辽阳以西地区(包括辽阳鞍山)。同程。曾、唐部合并指挥单位,担负沈阳东北、铁岭、清源线,以及沈阳以南及辽河以东广大地区……保安3 旅即作为该区域之地方基干兵团。

    (五)万毅部与聂、张部合并359 旅与周保中部合并,除留相当数量建立地方基干外,组成两个纵队(至少5 个旅),统归高、周、陈指挥……

    (六)萧华部(包括吴克华)就现划定地区创造安东沈大山区根据地,并以适当的力量控制安东至普兰店之线确保各海口外,应加强海城至营口线之机动作战力量,……

    (七)北满、西满各军区之划分地方部队之组成及作战重点之确立,请高、陈、李、吕作具体布置,并电告我们。

    以上一类的“新老合编”措施,尽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未从根本上解决新部队的哗变问题。

    12月14日,林彪基于从10月起不断发生的新部队哗变以及不断采取的“新老合编”措施成效欠佳的实际,向中共中央及东北局发出请示电,该电指出:中央、东北局、李、吕。

    ……在东北新成立之10多个旅,成分皆极坏,皆缺乏政治认识,流氓。土匪、宪兵、警察、伪军甚多,真正的工农成分亦被带坏,这些部队,则全无战斗力,对群众纪律极坏,不但不能发动群众,反而成为群众对我之不满,不但不能消灭敌人,反助长敌人之士气,不但不能打土匪,且受土匪之勾引,对此种部队如单独成为纵队及旅,皆须极长时期安定环境的训练,不断成为有力的战斗部队,我军既无此种客观条件,则此种纵队与旅将来有逐渐垮台下去的可能,我意应将此种部队以团为单位配属于华中与山东来之各旅,使每旅成为四团,而将新部队之旅以上的指挥员担任指挥老部队。

    林彪1945年12月14日23时林彪的上述合编方式,已比前两类合编方式有了明显的进步。其实际上是采取了将新部队以团为单位配属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旅级部队,并限每旅只配一个新部队的团的办法,来影响改造新扩部队。12月16日,林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