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2 章(第2/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máo zé dōng尚未战胜病魔的1946年1 月10日,他怀着对国内和平的良好愿望,依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义,向全党发布了停战通告: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中国解放区各部队首长,各级政府同志们:本党代表与国民政府代表对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之办法、命令及声明,业已成立协议,并于本日公布在案。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之一切部队,包括正规军、民兵、非正规军及游击队,以及解放区各级政府,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均需严格遵行,不得有误。

    全中国人民在战胜日本侵略者之后,为建立国内和平局面所作之努力,今已获得重要之结果。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从此开始,望我全党同志与全国人民密切合作,继续努力,为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这是一个很有分量的文件,它反映了中共同全国各界民众一样真诚地期盼中国从此能脱离战争的火海,在和平的环境里建设国家。

    中共中央另一位领导者刘少奇的和平主张也十分鲜明。1 月11日,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在主持中央会议时指出:“将来还会不会有变化,当然还不能预料,还可能有波折,但大体上和平的局面是定了。从八月十一日起,恰好经过五个月的过渡期。我们中央曾预料要经过半年的过渡期。现在和平还不巩固,我们的任务是要巩固和平,这就需要发展民主,民主愈发展,和平愈巩固。要争取民主改革,巩固国内和平。斗争的总路线仍然是需要有团结有斗争,放手动员群众,有理有利有节。主要的是非武装斗争,抗日时期与日本投降后五个月中,斗争形式主要是武装的,以后和平实现,非武装的政治斗争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特务机关还一定要坚持独裁,用种种yīn谋来破坏民主运动,但和平的实现有其深厚的社会原因与国际背景,美国抛弃赫尔利政策也是经历了一番猛烈的斗争。我们的强大力量与五个月斗争使得赫尔利垮台,使得美国政策由站在矛盾之中变为站在矛盾之上,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是全国人民的压力,昆明示威是其一例。第三是国际压力,美国政策与三国会议。加上他自己的困难,军事困难、财政困难等。”“这样才迫使蒋接受和平。我们的要求虽还没有完全解决,但已争得和平,没有损失人民的基本利益,军事上获得了很大胜利。这些胜利在和平之下是会保存的。”

    刘少奇的发言十分清楚地表白了当时中共中央对待和平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此间的1 月31日,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在政协会议上与民主党派人士相互配合,在会议上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和平建国纲领》和《宪法草案》等五项提案,确定改组政府,召开立宪国民大会,整编全国军队,实行军党分立和议会制等原则。这些决议实质上是对guó mín dǎng一党专政的否定,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中共中央也着实准备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和平建设继续走下去。如果说这份文件还不足为凭,那么到了这一年的2 月1 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党内指示则再清楚不过地阐述了中共对于和平期盼的真实xìng。在这个指示中,虽然也提出了“中国民主化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和长期的”要求,告诫全党“一切准备好不怕和平的万一被破坏”,但是细研这一指示,不难发现这一指示着重强调的是“中国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该指示曰:“武装斗争是一般的停止了”,“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国内问题改由政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目前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是“一部分同志狭隘的关门主义”,因而要求全党必须很好地克服那种不相信内战会停止,不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