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实行中央去年12月对东北工作的指示(即《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
在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长春前的头9 个月,东北的战略决策、工作方针、作战方针乃至重大战役部署,都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或批准的。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严肃地执行了以máo zé dōng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命令,大部分时间是集中主力同guó mín dǎng军队打大仗,争夺东北。与此同时,坚持不懈地逐步展开放手发动群众、剿灭土匪、摧毁敌伪政权、反jiān清算、减租减息、建设民主政权、迅速扩大部队、创立根据地等工作,以此作为同guó mín dǎng争夺东北的依托和基础。正因为如此,东北军民才有可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那样复杂的情况下,取得重大的胜利。到1945年底,东北民主联军已由出关的10万人扩大到近30万,创造了广大的东北解放区,在1946年上半年抗击了guó mín dǎng军大举进攻,保住了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在内的整个北满并联结东满、西满一部分的大块根据地,以及南满几块根据地或游击根据地,为以后取得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为了统一东北地区的领导,1946年6 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兼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和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以林、彭、罗、高、陈5 人组成东北局常委。副总司令周保中、吕正cāo、萧劲光(兼第一参谋长),第二参谋长伍修权,副参谋长聂鹤亭,政治部主任谭政,政治部副主任周桓,后勤部部长叶季壮,后勤部政委杨至诚。
1946年6 月16日,中共中央下达的关于东北局班子调整的指示全文如下:东北局: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织东北局常委。中央认为这种分工在目前情况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诸同志必能和衷共济,在重新分工下团结一致,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而奋斗。
中央这是中共中央的一项重要决定。东北局领导人表示一致拥护,并委托高岗和谭政将林彪接到哈尔滨主持东北局工作。
6 月16日,东北局确定了各军区后方根据地工作区域:东满军区背靠朝鲜,在延吉、挥春、和龙、汪清一带建立后方根据地;西满军区以兴安岭为门户,面向齐齐哈尔,背靠满洲里,在中长铁路的博克图、牙克石和在海拉尔、扎兰诺尔、满洲里之线建立第一个后方根据地,在北安、德都、嫩江、纳河建立第二个后方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牡丹江、穆棱。勃利、东宁、东安、密山、虎林之间建立第一个后方根据地,在佳木斯、富锦、绥滨、同江建立第二个后方根据地,在孙吴、援民黑河建立第三个后方根据地;南满军区在长白山地区建立后方根据地。从此,在东北地区全面开展了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7 月1 日,东北局发出《关于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给各分局的指示》,“决定各旅划定一个地区去创造根据地,各派出约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打匪和做群众工作。”东北局还决定各级党、政、军、民机关实行大精简,各抽出约3 /5 的干部,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概下乡做群众工作。
7 月3 日至门日,东北局举行扩大会议。在东北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各地领导人云集哈尔滨。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中央委员林彪、罗荣桓、高岗、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