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6 章(第2/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掌握满洲的主权,他绝不接受任何条件,于是满洲问题的解决越发困难了。

    走投无路的马歇尔,只好以退出“调解”对国共双方施加压力。他先后告诉蒋介石和周恩来,如果没有达成协议的希望,他不愿再作“调解人”。

    这是在长达一年多的调解过程中,马歇尔第一次掼纱帽。以后,他又多次采用这种办法来向国共两党施加压力。

    尽管周恩来和蒋介石都立即表示挽留,希望他继续担任调解人,并表示今后愿意倾听他的意见,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蒋介石再一次玩弄拖延战术,以避开马歇尔的纠缠,同时争取时间,等待战场上较量的结果。5 月下旬,他以视察为名,带着宋美龄,乘坐马歇尔的专机,飞往东北,把马歇尔丢在南京。

    就在蒋介石动身飞往沈阳的同一天,guó mín dǎng军队占领了中共主动撤出后的长春。行前,蒋介石曾与马歇尔约定,一旦国民政府控制长春,他将立即命令guó mín dǎng军队停止前进,停止攻击和追击,并在长春建立军调部前进指挥所,然后国共两党重新坐下来谈判。但现在,蒋介石却不愿履行前约,而是如周恩来所说,得寸进尺,一面继续指挥guó mín dǎng军队沿铁路线往北向哈尔滨、往东向吉林扩展,一面通过马歇尔,向中共提出一系列新条件,压迫中共让步。

    5 月24日,即蒋介石到达沈阳和guó mín dǎng军占领长春的第二天,蒋介石让宋美龄出面,给马歇尔写了一封信,信中转达了他提出的、与共产党达成谅解的新条件。主要是:(一)依照停战令的字面规定和精神实质予以执行。

    (二)依照计划进行复员和整编军队。

    (三)恢复jiāo通必须完成。

    (四)程序办法:(甲)共产党不得阻碍国民政府依照中苏条约接收主权;(乙)共产党不得干涉或阻碍国民政府修复中国各地铁路的努力,这些铁路在军调部规定的一定时间内开始恢复运输;(丙)在执行三项协定(停战令、军队整编方案与“恢复jiāo通协定)中,国共双方观点有分歧时,在军调部或执行小组里的美国军官必须有决定权以及执行和解释之权。

    在这封信中,“第一夫人”还要求马帅对“共产党是否同意这些条件?”和“美国代表是否愿意‘保证’共产党的诚意?”等问题作明确表态。一马帅看到此信后十分不快,感到受了愚弄。

    他倒不是对蒋介石提出的条件有什么不满,而是对蒋介石只字不提是否愿意发布一道制止军队前进、攻击和追击的命令,只字不提是否同意设立军调部长春指挥所感到气愤。因为蒋介石到沈阳去以前,曾对马歇尔许诺,他到东北以后,如guó mín dǎng军占领了长春,他将就这两件事作出决定,并把决定通知马歇尔。更有甚者,蒋介石不但食言,而且反过来要马歇尔“保证”共产党的诚意,这不啻是给中共,也给马歇尔下了一道通牒,马歇尔岂能忍受?

    马歇尔收到此信,正在考虑怎样办的时候,他又收到宋美龄的第二封信,信上所署日期仍是5 月24日。

    这封信仍然不提发布停战令和设立长春指挥所的事,只是声称,如果共产党接受前一封信所提的条件,蒋介石希望马歇尔通知共产党,他可以接受马歇尔的一些建议,如中共可在满洲驻扎三个师等等。

    马帅此时虽然十分不高兴,但还是履行职责向周恩来转答了蒋介石方面的意见。

    蒋介石还不放心,他又在5 月25日给宋子文写了一封信,让宋子文去做马歇尔的工作。

    这封信本是秘密的,但后来台湾当局将其收入《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予以公布。它把蒋介石当时的思想和盘托出,很值得作一番介绍。

    一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