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6 章(第4/4页)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临了,一声巨响,险些将希特勒zhà成ròu酱,令纳粹党徒魂飞魄散。

    德军中早就有人对希特勒怀有异心。一开始人数极少,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节节失利,败局已定时,参加反叛的密谋分子人数大大增加了。战争的局势使他们得出结论:要使德国获得和平,要使德国人民能够体面地生存下去,就必须用谋杀的办法从ròu体上消灭希特勒,同时消灭国家社会主义。

    最初的密谋分子中的核心人物是戈台勒、贝克等陆军军官。他们曾力图劝说保卢斯、克卢格、曼施泰因三位陆军元帅加入密谋集团,但失败了。这些元帅们简直太怯懦了,太无能了,他们不敢利用他们的地位和兵权来推翻他们的最高统帅。

    还有一伙密谋分子,通常称之为克莱骚集团。这个集团是由一群各色各样的杰出青年知识分子和理想主义者组成的。他们聚集在德国两个最著名的、最贵族化的世家后裔周围:一个是赫尔莫特詹姆斯冯毛奇伯爵,他是1870 年率普鲁士军队战胜法国的那位陆军元帅曾侄孙;另一个是冯瓦尔登堡伯爵,是拿破仑时代瓦尔登堡将军的嫡系子孙。克莱骚集团有勇气议论,却没勇气行动,因此,他们最后无任何作为就被杀害了。

    1943 年,比较现实一些的戈台勒集团一共进行了6 次暗杀希特勒的尝试,结果却都归于失败。

    第一次尝试是“闪电计划”。这项计划由陆军办公厅主任弗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和在俄作战的中央集团军参谋长冯特莱斯科夫将军在2 月筹划的。他们得知3 月13 日,希特勒将到斯摩棱斯克,就设法将两颗英制zhà弹放入希特勒返回的座机里,但不幸的是,zhà弹没有响,不知什么地方出了故障,万幸的是,希特勒没有发现这个差点得逞的密谋。

    后来又有几次代号为“大衣”的刺杀行动是把zhà弹放在大衣的口袋里,在希特勒出席会议或仪式时与之同归于尽,但希特勒不是讲几分钟就走便是临时改变主意不出席,密谋分子根本找不到机会。

    事实上,这与希特勒的老jiān巨滑是很有关系的。希特勒一直防备有人刺杀他。他曾经对他的助手说:“我完全懂得,为什么历史上的谋杀事件,90%都能够成功。唯一能采取的预防方法就是不规则的生活步行、乘车、旅行,都要在不规则的时间内进行,而且要出人意外..我尽量做到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