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第3/4页)  华为的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基础上成立一家独立的子公司—华为软件,并且计划收购一些知名的电信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

    ---------------

    第十二章华为的4道难题(8)

    ---------------

    但是,从目前来看,华为的调整还没有完全到位。近几年来,华为在业务网方面开展得并不是很顺利,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华为的发展策略和赢利模式。如果说基础网逐渐走向成本竞争的话,那么业务网却是另外的一种赢利模式,就是以不断的创新和提升附加价值为主导。而当一家企业同时运作两种商业模式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问题。

    从商业模式来看,我们可以把全球的电信设备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公司是依靠产品的xìng价比取胜的,华为基本上属于此类;第二类公司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集成和综合解决方案,包括Turnkey(jiāo钥匙)工程,华为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而第三类公司则能够为客户提供整个运营层面的咨询服务,例如爱立信为英国3家公司管理3G网络,在中国长期有6名专家为中国移动提供运营咨询服务等。对于运营商来说,它一般不会只使用一家公司的产品,任何一家设备商在其采购额中的份额都很难超过50%。即使想超过30%也很难,除非你具备第三类公司的能力,能够将公司的所有产品全部融入客户的解决方案并实现与客户运营层面的全面对接。

    “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产品满足运营商50%的需要,而是应该以150%的产品来满足他们100%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将别人的产品和服务集成到我们的解决方案之中。”一位华为的高层认为,“再进一步,将来华为甚至逐步发展到不是自己生产但是却可以获取更高的价值。到那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真正在向IBM靠拢。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完成了从产品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的转变,现在正从平台向解决方案发展;而要从解决方案变成完全的服务型企业,将会是难上加难。这需要整体思路上的转变。”

    商业模式转变首先是人的转变

    转变的难点,首先就是包括高层在内华为现有员工的观念,虽然任正非一直强调关注客户需求,但是华为人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认识却依然肤浅。德意志银行(DB)一位资深电信分析师讲述了一个故事:他曾参加某国际一流运营商召集的3G网络发展工作会(Workshop),华为也在其中,当客户问到“如何帮助客户增加收入”,华为人的回答是“用我们的设备”;用户再问“如何减少成本”,华为人的回答依旧是“用我们的设备”;客户又问“如何做需求引导和提升业务能力”,华为的回答还是“用我们的设备”。于是客户只能认为华为人没有听懂他们的意思,甚至德意志银行的这位分析师也这么认为。

    “Wehearyou”(我们倾听你的需求)是华为在海外市场使用率很高的一个宣传用语。但是倾听只是一种被动了解和理解客户的方式,实际上,今天电信市场上往往是客户有需求时,企业再跟进就晚了。华为应该做到的是真正理解客户,与客户一起来了解客户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因此,“Wehearyou”应该改为我们理解了你们的需求(Weunderstandyou)才更有价值。知其然不等于知其所以然,客户真正需要的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具有生产力,才能转化为客户价值,才能够最终形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解决方案。

    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大量实践表明,根据客户的招标文件来做标书已经很困难了,因为你并不了解用户复杂的网络背景及招标需求的来源,客户需求引导和触发都不是你做的,自然只能被动地理解甚至被动地“乱蒙、猜测”。华为需要的是主动地定位和了解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