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2/4页)  海尔管理模式全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拍脑袋,灵光一闪就能出来的,决

    策需要细心的思考、精心的pào制,根据研究,全球500 强企业,赚钱的公司比赔钱的公司在重要决策上所

    花费的时间较长。

    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曾对管理下过这样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对管理的重要xìng,就有这

    么大。

    在制定决策时还应将实施行动考虑在内。不实施,决策不过是美好的愿望而已。在这个步骤中,管理

    者要确保任务和责任已经明确地落实到具体的人,另外,还要确保任务执行者能够胜任工作。如有必要,

    还必须调整对执行者的考核方法、任务完成的衡量标准以及激励机制。将决策告知相关人员也很重要,否

    则,很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在市场竞争愈见激烈、经营环境日益复杂、组织成员的想法与需求差异日渐增大的今天,如何

    持续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企业管理必须具备的管理素质。并且,在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须由一个强

    有力的小组领导,并以高度协调的方式进行。没有来自高层的支持,任何决策的制定、改进或尝试都注定

    会失败。

    第3 编危机管理模式

    企业内部的一些小问题日积月累,就会使企业逐步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制。海尔注重问题管理而非危机管理模式,

    就是把企业出现的任何危机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并通过最大限度地创造市场需求来赢得市场份额。

    居危思进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认为“危机”有两层含义:“危”虽然意味着“危险”,但是“机”却意味着“机

    遇”。能够转“危”为“机”,力挽狂澜,扭转局面,方显沧海本色,才是真英雄的气度;在动态中、在

    不平衡中取得平衡,在逆境中变劣势为优势,才是真本事。

    199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海尔在印尼和马来西亚都建有企业,都不景气。海尔经过严格的市场分析

    发现,东南亚的家电消费是持币待购,是因为发生了金融危机才不敢消费,并不是说市场饱和,消费者家

    中不需要电器。于是,海尔便不失时机地在这些国家做了许多的广告,而且都在非常优良的广告位置,广

    告的价钱还不到金融危机前的三分之一。等到金融危机过去之后,市场对家电的需求量很快直线上升。正

    如海尔集团所预言的那样:当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去之后,市场重新启动时,人们看到最多的便是海尔,海

    尔已深深扎根东南亚。

    1999年2 月25 日,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刊登了亨尼.森德的文章,题为《贸易风》,文章认为:“中

    国这个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唯一没有出现货币贬值的亚洲生产国可能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比危机前更具有竞

    争力。一个原因是,中国将越来越能依靠质量而不仅仅是低价来进行竞争。以中国的家用电器生产商海尔

    集团为例,该公司日益提高的产品质量令日本同行刮目相看。现在,海尔集团在东南亚各国首都树起了巨

    大的广告牌。日本贸易官员认识到这种变化,担心这是日本长期独霸东南亚市场的地位受到动摇的前奏。”

    《贸易风》对海尔客观的评述,成功地预见了海尔在东南亚的崛起,海尔已经依靠超前的战略眼光和

    优质的产品质量与日本、韩国等雄踞东南亚市场的“老牌劲旅”形成分庭抗礼之势。正如张瑞敏所说的:

    “我既然能在冬天的严酷环境中生存下来,可能我会在春天就成为了最漂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