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1 章(第3/4页)  齐东野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张好问(太子中允,八十五)、李运(太常少卿,八十)、宋祺(丞相,七十九)、武允成(庐州节度副使,七十九)、吴僧赞宁(七十八)、魏丕(郢州刺史,七十六)、杨徽之(谏议大夫,七十五)、朱昂(水部郎中,七十一)、李穑ü氏啵七十)。然此集竟不成。

    至和五老,则杜衍(丞相,祁国公,八十)、王涣(礼部侍郎,九十)、毕世长(司农卿,九十四)、朱贯(兵部郎中,八十八)、冯平(驾部郎中,八十八)。时钱明逸留钥睢阳,为之图象而序之。

    元丰洛阳耆英会凡十有二人。富弼(丞相,韩国公,七十九)、文彦博(丞相,潞国公,七十七)、席汝言(司封郎中,七十七)、王尚恭(朝议大夫,七十六)、赵丙(太常少卿,七十五)、刘凡(秘书监,七十五)、冯行己(卫州防御使,七十五)、楚建中(天章待制,七十三)、王谨言(司农少卿,七十二)、王拱辰(检校太尉,判大名府,以家居洛,愿寓名会中,七十一)、张问(大中大夫,龙图直阁,七十),司马光(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六十四)用唐狄兼谟故事预焉,温公序之,图形妙觉僧舍,其后又改为真率会云。

    吴兴六老之会,则庆历六年集于南园。郎简(工部侍郎,七十七)、范锐(司封员外,六十六)、张维(卫尉寺丞,九十七,都管张先之父)、刘余庆(殿中丞,九十二,述仲之父)、周守中(大理寺丞,九十,颂之父)、吴琰(大理寺丞,七十二,知几之父)。时太守马寻主之,胡安定教授湖学,为之序焉。

    吴中则元丰有十老之集,为卢革(大中大夫,八十二)、黄挺(奉议郎,八十二)、程师孟(正议大夫,集贤修撰,七十七)、郑方平(朝散大夫,七十二)、闾丘孝终(朝议大夫,七十三)、章岵(苏州太守,七十三)、徐九思(朝请大夫,七十三)、徐师闵(朝议大夫,七十三)、崇大年(承议郎,七十一)、张诜(龙图直学,七十),米芾元章为之序焉。

    ○纥石烈子仁词

    开禧用兵,金人元帅纥石烈子仁领兵据濠梁,大书一词于濠之ヘ厅壁间。词名《上平南》,即《上西平》之调,云:“虿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天兵小试,万蹄一饮楚江干。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洗五州妖气关山。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有人传喜日边,都护先还。”

    子仁盖女真之能文者,故敢肆言无惮如此。

    ○读书声

    昔有以诗投东坡者,朗诵之而请曰:“此诗有分数否?”坡曰:“十分。”其人大喜。坡徐曰:“三分诗,七分读耳。”此虽一时戏语,然涪翁所谓“南窗读书吾伊声”,盖善读书者,其声正自可听耳。

    王沔字楚望,端拱初,参大政。上每试举人,多令沔读试卷。沔素善读,纵文格下者,能抑扬高下,迎其辞而读之,听者忘厌。凡经读者,每在高选。举子凡纳卷者,必祝之曰:“得王楚望读之,幸也。”若然,则善于读者,不为无助焉。

    ○刘长卿词

    刘震孙长卿号朔斋。知宛陵日,吴毅夫潜丞相方闲居,刘日陪午桥之游,奉之亦甚至。尝携具开宴,自撰乐语一联云:“入则孔明,出则元亮,副平生自许之心;兄为东坡,弟为栾城,无晚岁相违之恨。”毅夫大为击节。

    刘后以召还,吴饯之郊外,刘赋《摸鱼儿》一词为别,末云:“怕绿野堂边,刘郎去后,谁伴老裴度。”毅夫为之挥泪。继遣一价,追和此词,并以小奁侑之,送数十里外。启之,精金百星也。前辈怜才赏音如此,近世所无。

    ○庆元开庆六士

    庆元间,赵忠定去国,太学生周端朝、张道、徐范、蒋传、林仲麟、杨宏中,以上书屏斥,遂得六君子之名。开庆间,丁大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