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8 章(第2/4页)  履园丛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寺东,并考其原委,以存志乘焉。

    ◎周要离冢余少时在阊门内十庙前,沿城脚下见水潭边有石碣,上刻“古要离冢”四字,横卧荒草中。据《后汉书》注,梁伯鸾墓在要离冢北,却无碑碣可考。道光七年,福州梁ぇ林方伯为访古迹,仅于潭水中得一碣,即是刻也。后有成化十年渤海高出题字样,而伯鸾墓终无踪迹。

    ◎汉高密太守钱咸墓成化《湖州府志》云,在长兴县西五里。《浙江通志》云咸为彭祖四十七代孙,墓在长兴县西五里,其山名伞盖山。《西吴。里语》云,墓柱上题汉故旗门将军、高密太守钱府君之神道。

    ◎汉富春公钱让墓万历《湖州府志》云,富春公墓在长兴县西五里。按公讳让,字德高,高密太守咸之曾孙。顺帝永和元年,举孝廉,除历阳、章安二县长。后从太尉赵峻,辟为西曹掾,迁黄门选部侍郎。九江寇盗周生、范容作乱,诏授广陵太守、征东大将军讨平之。桓帝建和元年,拜广陵相、征东大将军、使持节、都督江东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封富春公,食邑五千户,实封一百五十户。夫人徐氏,合葬长城县平望乡西北梓山,乃江东钱氏第一代祖也(长城,即今之长兴县)。

    ◎汉太子洗马钱京墓案先世《大宗谱》,公讳京,字仲恭,富春公第二子,仕后汉历东宫舍人、太子洗马,葬长城县吴概山。

    ◎汉孝女曹娥墓按嘉泰会稽志,云在县东七十二里。《后汉书》,元嘉初度尚设祭之诔之,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即此。余于乾隆、嘉庆间尝三过其庙,庙之东偏有双桧亭,宋张即之书。亭后有大小两冢,其大为娥之父母,其小者即娥墓也,余为补书一碑刻石墓上。

    ◎汉东海孝fù墓余曩尝入京,过郯城县,路旁有东海孝fù祠,香火甚盛。嘉庆廿三年夏,偶游海州之云台山,过新县北二里亦有孝fù祠,祠后有二冢,相传孝fù死谟诠媚梗土人为立祠焉。然案沈括《梦溪笔谭》,今东海县即汉之赣榆,属琅邪,非古之东海也。《广舆记》谓孝fù是郯人,《一统志》云冢在郯城东十里,又似以郯城为真墓云。

    ◎三国吴王夫人墓华亭南二里许,有屋基废地一块,近处居民有刘叟者,每见有红裳女子徘徊其间,人有见者,旋入地中而灭,甚怪之。疑土中有异,发之不数尺,获一砖甚古,下有巨椁如屋。旁有穴,以火烛之,有石榻,上卧髑髅一具,前植短碑,有吴陆公逊第三女王夫人之墓十二字,非篆非隶。左列石几,供一瓦盆,其色如玉,乃取出贮水,甚清,经年不竭。后见红裳者复来,或隐或见,其人随感疾死。盆为好事者取去,并无他异。此乾隆初年事。

    ◎吴大将军丁奉墓华亭新桥镇东市有丁奉墓。嘉庆八年,农人垦田见一石,携归,石上有“大将军丁奉墓”六字,余俱漫灭。今墓尚存,高三尺许。案《三国。吴志》,丁奉,安丰人。以斩孙椋迁大将军。迎立孙皓,擢大司马左军师。

    ◎晋谢太傅墓谢太傅安墓,在长兴县西南六十里,地名三鸦冈,今尚有子孙守墓者。按《晋书》,文靖卒,本葬于建康之梅岭。至陈,始兴王叔陵yín暴,好发古冢。晋世王公贵人多葬其地,叔陵乃发谢墓,以葬其生母彭氏。时文靖裔孙名夷吾者,适为长城令,徙葬于此,立庙祀焉,有大观三年墓田碑可考。嘉庆三年,吾友邢可教守来宰是邑,重修其墓,并赋诗云:“谢公原上夕阳斜,华表岿然树半遮。

    雷雨元功高百辟,风云荒冢护三鸦。古陂已泐唐人石,野草犹开晋代花。赖有乌衣贤裔在,巨乐丶霾恍豚怠!扒竹汀宫詹、秦小岘少寇、阮云台宫保俱有诗纪之,为一时盛事云。

    ◎晋永安侯钱广墓弘治《湖州府志》云,在长兴县西二里。按先世《大宗谱》,公讳广,字敬仲,西晋举孝廉,除上将军。平贼石冰、封云等有功,征补军咨祭酒、扬威将军、领江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