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家千万不要相信欧美人士对我们的吹捧,它们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国家,只要有利于它们,它们什么好听的话都可以说。
格林斯潘这一生都做过什么事情?他就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经济萧条时期调低利率、经济过热的时候上调利率,其他什么事都没有做。就这么一件事情,格林斯潘就被美国的媒体捧上了天,把他誉为天之骄子、金融界的泰斗甚至“金融教父"。我告诉你,国际金融炒家可以给你任何你想要的亮丽名词,你的一切手法全都在它们的掌控之中。你知道格林斯潘在做利率调整时都看哪些报表吗?他只看两个报表,第一个是通货膨胀率,第二个是劳动力价格指数,其他的他基本上不看。
也就是说,只要通货膨胀率不高,劳动力价格指数不高,利率就不会高,就这么简单。为什么要看劳动力价格指数呢?因为美国通货膨胀的最重要来源就是劳动成本的上升。所以格林斯潘就看这两个指标,只要这两个指标正常,他就不调高利率。如果这两个指标恶化了,就提高利率。这就是他一生所做的事。很好,国际金融炒家们看懂了。所以,只要通货膨胀率不高,没有劳动成本上升的风险,它们就算准美联储一定会采用低利率政策,就这么简单。
?
四、是什么启动了泡沫消费
背景提示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于是美国等国的跨国公司陆续将工厂迁往中国。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在制造业的带动下,对外贸易突飞猛进,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可是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美国又做了什么?他们会获得哪些利益呢?
从2001年开始,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逐步放弃了制造业。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劳动成本一上升,在以金融炒家为首的基金股东的压力之下,美国的制造企业就开始纷纷把工厂搬到中国。
所以美国制造业开始不断地衰退、不断地淘汰,而中国的制造业却如火如荼,越来越火暴。越来越多的美国淘汰制造业搬到中国来,只要美国制造业劳动成本持续上升,它的下场就是关门,搬到中国去。而从2001年到2008年,我们中国的劳动成本从700元增长到1 000元。这么多年,每年的增长率低得可怜,不到5%。这一切就是因为国际分工。国际金融炒家给我们中国人一个美丽的名词叫做“制造业大国”,就像它们给格林斯潘一个美丽的名词“金融教父”一样。我们一听,还得意得不得了。我们是制造业大国?清各位读者想一想,怎么可能呢?我们太单纯了。
为什么全世界的媒体都不约而同地说中国是后起之秀,是崛起的大国,是制造业大国?就像它们当初吹捧格林斯潘一样。于是更多的工厂在中国落户了,而劳动成本却报本不可能上升。为什么?因为这个指标太重要了,这是格林斯潘看重的指标。所以这么多年来,美国的劳动成本几乎没有任何上升。
它们怎么压制中国的劳动成本呢?通过国际分工,让中国做制造业,而其他大物流的环节全部留在美国。我以前曾经讲过一个例子,我们东莞出厂的芭比娃娃以1美元的价格卖到美国后,在沃尔玛的零售价是10美元。这中间的差价9美元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就是在国际分工中由美国掌控的六大板块所创造出来的,包括:(1)产品设汁;(2)原料采购;(3)仓储运输;(4)订单处理;(5)批发经营;(6)终端零售。
这就是它们所谓的国际分工。产品的定价权由谁掌握?价格就是由这六大块所决定的,在这“6+1”的整条产业链中,美国掌控了“6”的大物流服务环节,中国掌控了“1”的制造环节。而真正掌控定价权的,就是美国手中的“6”。当它们掌控定价权之后,就可以回过头来压制制造业。只要我们提高价格,它们就不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