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3 东宫议政(第1/3页)  红颜傲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且说轸大婚后,便正式搬至东宫,当起了太子。皇后和黑水侯爷本来十分担心皇上是否会忌惮东宫的新势力,一直小心低调行事。谁知皇上倒并不十分介怀,不但交代给太子许多政务,甚至还准许大臣们到东宫议事。皇上如此放权,是因为自从看到祭祀那天金龙出世,他便认为老天已经替他选好了储君,天意自然不可违。再有一个,自从祈福殿的胡僧被炸死了,皇上虽意外得到了长生不老金丸,但没有胡僧为他续药,他的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精神也渐渐地衰弱起来,甚至到了不能坐完早朝的地步。皇上早年间经历激烈政治斗争,壮年期又贪食丹药、放纵声色,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纵然皇上手握三粒金丸,但世间却没人知道那金丸药效如何,怎么服用。皇上将三粒金丸视为逆转生死的关键,他早就下诏,若他不到生死关头,不许任何人动用金丸,平日就将金丸锁在紫宸殿中。即便死了一个胡僧,皇上却对炼丹吃药一时更加痴迷。他令人便寻天下名医、高僧、神道,企图再找到另一个可以让他雄风再展、精神抖擞的炼药师。若是有人说某个修行者身怀绝技、能炼神药,皇上便要请他进宫,大把的黄金白银来犒赏。所以一时间,在祈福殿的旧址上陡然立起了更多炼丹房,每间房都突突地冒起了青烟,各种僧袍道袍奇人怪人在此地穿行往来,简直不知比胡僧在时要热闹多少倍。

    皇上时而练方仙道,时而练神仙家,时而吃斋念佛,时而又信奉巫神大仙,搅得后宫不得安生。底下的人看皇上已逐渐走火入魔的征兆,却也不敢劝。太医院每日为皇上把脉,发现皇上脉象时沉时浮,时洪时细,时迟时急,表征不一,难以判断。有的太医提出让皇上多吃补药,有的太医让皇上断食辟谷,有的太医说皇上是疾在腠理,有的太医却说皇上已病入膏肓。如此这般,纷纷杂杂,沸反盈天,却没有一个人有把握说能治愈皇上。皇后将所有信息收来,并通过黑水侯爷在前朝发出话来道:皇上乃是天子,天命有数,岂是他人能说改就改的?皇上英明,自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现在皇上既然让太子协理朝政,众卿就应该听从圣谕,尽心辅佐太子,而不是对皇上的私事指手画脚!事情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大臣们有事就往东宫多走动一些,早朝和紫宸殿还是保持安静吧。

    这一日,珍来东宫探望轸哥。轸哥作为储君,每日案牍劳形,政务繁忙,十分疲惫。他的底子本来就不好,可又要强撑着完成太子的职责,便病倒了。近日来,竟要卧在榻上,才能勉强完成与朝臣们的对谈。

    珍来时,恰逢大司农方亩、太府寺卿郑通等人在前厅议事。轸斜靠在卧榻上,一边咳嗽一边听取各方意见,他面前摊开了诸多折子、策论,简直要把细瘦的太子淹没了。

    只听大司农报道:“因西北甘州、肃州、瓜州等地去年雨雪不足,歉收严重,是否应在西北实行减税减租,以保民生息?”

    太府寺卿却反对道:“朝廷正在和燕族打仗,国库本就吃紧。要是西北诸州以歉收为理由不足税,那其他各州府岂不群而效仿,长此以往,谁人还会按时进税上租?此口不可开,此风不可长!”

    大司农气道:“太府寺卿未免太夸大其词!减税减租本就是常事,皇上、先皇、□□,大楚几朝都有减税事例,也没看到如今有何弊端啊?”

    太府寺卿又回嘴道:“减税减租也要看在什么时候减。刚刚大司农说的几朝行此法,有时是天子登基,有时是庆贺大功,如今是什么时候!战事延长,正是用钱之际,怎可减税减租!”

    两人互不相让,剩余几人也纷纷参与,一时间竟吵嚷起来。太子除了咳嗽,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只好由着他们高声辩论。

    “大司农、太府寺卿,你二人可知罪!”突然间,一个女声传了进来,众人望去,只见公主神色严肃,缓步迈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